顯示具有 文章推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推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本是搵笨

信報財經新聞
P46 | 副刊專欄 | 飽食集 | By 米松 2008-03-18

  特區政府捲土重來,推出醫療融資改革諮詢,提出加稅、增加公營醫療收費、強制醫療保險、強制醫療儲蓄、自願醫療保險加強醫金,以及限制醫保加強醫金,供市民選擇。

  但不可不知,這「市民」之中,,並不包括特區政府轄下的公務員及其相當部分的家屬。公務員向來是有其極度優惠的醫療福利,惠及親人,而本港市民則享有較次的類似保障。這本來是「相安無事」或已取得若干「平衡」,但現在這些高官卻要保有其優越無匹的醫療福利,進而成為專利,而市民卻須「自力更生」。換言之,高官又搵市民大笨也。

革掉庸官庸醫


太陽報
A23 | 太陽虹 | 笑傲江湖 | By 張遙 2008-03-17

政府推出向市民開刀的醫療融資方案進行公眾諮詢,食物及生局局長周一嶽連日來不斷靠嚇推銷。他說,如果醫療制度不盡快改革,醫療服務不可能長期維持服務質素,他宣稱醫療開支增長比工資及經濟增長快,如果不盡快決定醫療融資安排,政府可能要大幅加稅,或者減少其他開支,而醫院輪候時間亦會愈來愈長。

如此這般一味靠嚇,根本沒有用,因為市民不相信周一嶽會安甚麼好心也。正如一位市民打電話上電台所講:醫療融資方案冇一個有保障,無錢無得醫,貴藥又要自己畀錢,將來有病痛寧願唔睇,由得佢死算數。這位市民擔心,月入一萬元的低收入中產人士,既要交稅,又要交強積金及強醫金,總額佔月入一成。也就是說,低收入的中產人士頂唔順也。

醫療融資問題講了十五年,前朝港英政府時期行不通,老董政府的沙士罪人楊永強要強推,同樣給市民打沉,如今將醫療生搞到一塌糊塗、醫療失誤不斷的周一嶽,他有甚麼資格向市民伸手要求承擔醫療融資呢?

周一嶽有一樣講得,那就是本港醫療制度要盡快改革,但不是醫療融資的改革,而是要將周一嶽等醫療庸官改革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乃是周一嶽不去,本港醫療服務不可能維持服務質素,不但日常服務質素不保,連當前對抗流感與禽流感夾擊的醫療戰爭,亦必定屢戰屢敗,死得人多矣。

大家知不知道,為何回歸十年來本港醫療服務質素愈來愈差、醫療事故層出不窮嗎?不是醫療開支不足,而是統領本港醫療服務的官僚機構,庸官庸醫充斥,架構膨脹無王管也。因此只有廢掉周一嶽和醫管局,重整醫療生部門,病人才能出生天!

強制保險 無非加稅


信報財經新聞
P34 | 經濟.企管 | 獅子山學會 | By 黃健明 2008-03-17

  政府在上周四發表題為「掌握健康?掌握人生」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其中提出六項解決將來可能出現公營醫療開支急增的方案,分別為社會醫療保障、用者自付、自願保險、強制儲蓄、強制保險和強制儲蓄加保險的混合方案。

  上周獅子山學會已經提出公營醫療改革的重點,應該重檢討公營醫療開支,如今再論融資方案。

  醫療開支的特性,主要在於其不確定性,重病的發生機會雖低、惟醫療開支巨大,純粹的儲蓄模式對於應付有關開支的作用有限。因此,強制個人儲蓄的「強醫金」方案,基本上可以不作考慮。

  相對而言,保險較為適合處理不確定性高的醫療開支。保險的原理,在於透過收取保費向投保人集資,然後在特定事件引致損失時作出賠償,從而把個人的不確定損失、開支轉化成為確定的保費支出。

  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時存在兩大風險,即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與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以醫療保險為例,逆向選擇來自患病機會較高者更為傾向投保,道德風險則是已投保者由於受到保險保障,因而忽視健康,增加患病索償機會。

  市場面對兩者,也不致於「束手無策」,其中因應各種與患病機會相關的因素(例如年紀、生活習慣、患病紀錄等)和索償紀錄而調整保費,便是重要手段。根據個人情況和索償紀錄釐定保費,既是市場處理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方法,間接也鼓勵市民努力保持身體健康、減低患病機會,從而得到更佳保費。


較大的道德風險

  觀乎強制保險的建議,不論生活習慣或索償紀錄等因素,全民劃一保費,顯然面對較大的道德風險,保障個人醫療開支有餘、鼓勵健康不足。另外,強制保險雖然透過全民投保,有效防止逆向選擇,但是同時禁止保險公司作出風險甄別,亦即不可拒保,因此強制保險的保費並不一定較自願保險為低。

  漠視風險差異的強制保險,其實並非保險,而是加稅,效果等同政府向市民收取與保費相同的稅金,然後向病者提供只作醫療之用的「醫療券」作為賠償;應該留意,對不同收入人士收取固定保費,屬於一種累退稅制。強制保險與現在以稅收直接資助公營醫療服務、或是諮詢文件提及的社會醫療保障的主要分別,並非在於保險概念,而是在於目前只以「實物」——公營醫療服務作為「賠償」,病者因而缺乏選擇,甚至因為輪候時間、質素等種種原因放棄「索償」。

  強制保險確實有助縮窄公私營醫療服務價格差異、增加病者選擇,只是他日人口老化,賠償金額上升而保費劃一,未來的保費勢必增加,效果與加稅無異、更與避免「禍延後代」的宗旨大相逕庭。

  無論強制儲蓄、強制保險或任何混合方案,解決公營醫療開支尾大不掉的方法,均是在於提高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減少對較有經濟能力病者的補貼,儲蓄和保費的作用無非使加價較難察覺;以強制保險為例,增加收費的事實便容易透過保險賠償抵銷而被忽略。


首要檢討開支

  醫療改革,檢討公營醫療服務的開支仍為首選,大幅減低不求效益和非必要的開支,更能達致維持收費而毋須額外融資的雙贏局面。

  退而求其次,勿以強制儲蓄、保險遮掩,直截了當對公營醫療服務推行用者自付、能者多付的收費模式,避免為市民帶來更多欠缺靈活性、一刀切的制度。

  用者自付與自願保險本來就是一幣兩面,公營醫療服務推行用者自付,可以增加自願購買保險的誘因;相反,繼續不論貧富地大幅補貼公營醫療服務,自願保險必然難以推展。掌握健康、掌握人生固然重要,只是強制制度之下,究竟是誰掌握誰的健康、誰掌握誰的人生?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http://www.lionrockinstitu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