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效能政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效能政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107動力@禮賓府一屋大頭佛


全港首個禮賓府內抗議:《請問責高官減薪》行動之二

107動力在去年預算案公佈後曾發起《請問責高官減薪》行動,獲多間傳媒報導,但特區政府至今未有回應市民對高官減薪的要求,故此,本會發起行動,藉3月15日禮賓府辦開放日,107動力將前往禮賓府發起「高官減薪」行動,相關詳情如下:

行動短片已上載YouTub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TP7E5X-0-E

2009年 3月15日(星期日)中午 1:00,107動力成員進入禮賓府花園和大廳,並戴上三個「大頭彿」面具,諷刺特首府第內的高官們只有搞出「大頭彿」,並展示貼有「高官減薪」字樣的T恤和扇子,呼籲所有問責高官立即減薪五成,並請問責高官回覆本會發出的減薪意願問卷調查。沿途參觀的市民還表示支持,不斷拍照和舉行讚好!


高官減薪是全球趨勢
107動力搜集了全球各國部份政府高層減薪的決定,發現在金融海嘯下,高官減薪是全球趨勢,資籵如下:
新加坡去年十月首先提出內閣部長集體自動減薪兩成。
南韓總統李明博把五年任期的總統薪酬全部捐出。南韓政府二月十九日宣布,副部長級、三星中將將領和大學校長以上的高層公務員從年薪中回繳一成,協助社會弱勢族群渡過經濟危機,苦民所苦、共體時艱。
奈及利亞非洲的奈及利亞,二月十日也由總統提議全國各級官員減薪,以因應危機。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吉打州務大臣阿茲占宣佈,全體州行政議員自動減薪5%
美國奧巴馬在就職後第二天便决定對美國白宮高級職員實行工資凍結,幷且提倡公務員的奉獻精神。
愛爾蘭愛爾蘭三十五萬名公務員減百分之七薪資,讓政府於今年可節省開支十四億歐羅(約一百三十九億港元)。
俄羅斯政府擬為國企領導減薪,國有公司的一些領導人的月收入達到100萬盧布(2.85萬美元)。


發問卷給問責高官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做香港特首,年薪竟比美國總統奧巴馬多一百三十五萬港元,香港財政司司長亦比奧巴馬多七十萬港元,副局政助高薪到離晒譜。面對金融海嘯,點解由新加坡到扆非洲奈及利亞高官都減薪,就獨獨香港高官要自肥!商務局長劉吳蕙蘭話過要打工仔減薪一半,不如請所有問責高官減薪五成,顯示與民共渡時艱。我地會發出問卷給所有問責高官,希望佢地回應自己願唔願意減薪!」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107動力@膠袋稅好心做壞事


反對開徵膠袋稅:罪惡稅好心做壞事
107動力曾於2007年7月31日曾到灣仔環境保護署遞交反對立場書,並帶同由膠袋造成熟NO字,寫上No Tax的字樣,及於2008年7月9日在中環立法會大樓外上演街頭劇,諷刺政府抽罪惡稅無助環保。因3月5日在立法會會議廳舉行的會議中,討論《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第603章)第29條訂立的《產品環保責任(塑膠購物袋)規例》,本會再次發起行動,表達對政府擬開徵膠袋稅的不滿。

行動YouTube短片及詳情如下:http://www.youtube.com/watch?v=Ii7pz3GbGjQ
在2009-3-5(星期四) 中午13:00,107動力於中環立法會大樓正門(近皇后象廣場)外上演街頭劇,本會成員將戴上邱騰華局長的面具及神經博士頭髮,其他成員則手持貼有〝稅〞字樣的膠袋,諷刺環保局發神經開徵膠袋稅卻無助環保,只會增加紙袋、運輸等其他浪費,小市民重擔也加重,故要求在立法會否決法案。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政府立法膠袋稅,05年政府委託顧問公司做的一份只有英文版本的「評估塑膠購物袋徵費措施的好處和影響」的研究報告,舉出台灣、愛爾蘭等地,推行膠袋稅後浪費更多物料、更不環保的實例,該報告結論寫明反對實施膠袋稅,但政府連自己委託的調查報告也完全不提及,誠信有問題。愛爾蘭無錯行膠袋稅後,膠袋使用量降低90%,但大家忽略實情是同期垃圾袋銷量卻直線上升1000%,TheBritishRetailConsortium調查指愛爾蘭的總膠袋用量經兩者互相抵銷後,根本沒有減低。而且愛爾蘭紙袋的使用量大增,但1噸膠袋有105,560個,而1噸紙袋只有18,000個,相差6倍,製造紙袋所須的能量比製造膠袋更高出40%,那膠袋稅是不是好心做壞事,害苦環保。」



107動力對膠袋稅的立場內容如下:
1. 現時香港政府的稅收足以應付開支,近年並有盈餘,根據基本法第107條,本會反對政府現時開徵任何新稅項。
2. 膠袋稅是罪惡稅(sin tax)的一種,人們付稅後只會覺得已盡責任,無助解決開徵稅項的原意,香煙稅和燃油稅未能減少吸煙人數和汽車用量就是例子。
3. 開徵膠袋稅只會製造更多不可預見的後果,例如更不環保的紙袋會再次流行,貨品包裝會適應變化,將會造成另外的浪費。
4. 產品環保責任條例草案〉的設計將輪胎、電子產品、飲品器皿、充電池等產品納入規管範圍,政府將逐步向各類商品徵收罪惡稅,最終成本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產品售價上升,推高現在嚴重的通脹。
5. 在現時金融海嘯下,香港市民普遍要算著支出過日子,假若政府開徵膠袋稅,不但令市民加重負擔,更有機會令從事膠袋生產的市民失去工作,增加香港失業率。

我們希望政府:
1. 停止開徵新稅項的研究。 2.鼓勵市民自發減少浪費膠袋。 3.以廢物貿易和堆填方式處理本港的廢物問題,減少膠袋對環境的污染。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107動力 @《請問責高官減薪》

肥老預算案

107動力在去年預算案公佈前要求取消酒店房間稅,並獲落實,成效顯著。香港於年初二在車公廟求得的一支下籤,籤文指「君不須妨人不肖,眼前鬼卒均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去禍來均自招。」,107動力 認為「秦王徒把長城築」一語,正正指出特區政府守財如築長城,並無有效利用財政盈餘解決當前困境,故此,本會發起行動,相關詳情如下:

行動短片已上YouTyb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V7a2mapFUY

在1-3-2009 (日) 中午13:30,於立法會大樓正門外空地(近皇后象廣場) ,107動力成員戴上財爺和特首面具,並以港幣千元和五百元的道具毛巾包著身體,象徵問責高官自肥,不肯減薪,與民共渡時艱。107動力在立法會外發表對財政預算案的回應,並呼籲所有問責高官立即減薪五成。

107動力認為當政府累計財政盈餘估計超逾一萬二千億,面對金融海嘯,政府應藉此良機,作出永久性減稅和取消稅種的決定,讓納稅人有合理預期,增加經濟活動的活力,達到經濟發展持續增長。107動力對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以下立場:
1. 增加煙稅等同以罪惡稅「教仔」,只會縱容私煙流行,無助減少年輕煙民。
2. 退減差晌應增加至全年四季。
3. 標準稅率應減至10%,吸引資金和人材來港。
4. 取消機場離境稅,促進廉價航空和自由行等旅遊發展。
5. 取消強積金,容許市民動用積金渡過難關。
6. 所有政府部門削減百份之五的不必要開支,問責高官全體減薪五成。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財政預算案唔止民望肥老,更加顯示高官要自肥做肥老!美國奧巴馬政府一上台,即時要求白宮職員減薪和削減開支,但特區政府高官卻只懂自肥,商務局長劉吳蕙蘭話過要打工仔減薪一半,不如請所有問責高官減薪五成,顯示與民共渡時艱。」

何續指:「同樣面對經濟危機的美國,對省減不必要的公共開支就有和港府完全不同的做法。奧巴馬在就職後第二天便决定對白宮高級職員實行工資凍結,幷且提倡公務員的奉獻精神。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彼得·歐爾薩格量在上星期的美國預算案中,介紹了四點削減赤字的途徑,其中第四點是將取消不必要的和效率不高的項目和開支。特區政府能否在別人身上學到點點智慧?」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醫管局高層公帑盤菜宴



就醫管局近日年報披露,該局的5名最高薪的管理層獲加薪3.6%至7.6%,合共港幣1,900萬元薪酬,107動力繼50米橫額快閃反強醫金、愚人節諷刺香港是疫埠、23個團體聯合大遊行及過期月餅強醫金「食壞人」等行動後,再次發起醫管局高層公帑盤菜宴行動,諷刺醫管局高層「肥上瘦下」,只管加人工,卻置醫管局運弊端不理。本會發起的行動相關詳情如下:在2009-1-18(星期日),中午12:00於九龍阿皆老街醫管局總部正門集合(九龍城警署對面),107動力成員分別戴上周一巖、梁卓偉及蘇利民等人面具,扮成醫生及廚師,一同圍住由公帑所煮,以見死不救羹作湯底的盤菜,並同時爭先起筷,惟恐食遲過人。

活動短片已上載YouTube : http://hk.youtube.com/watch?v=_y1hsi53E3E

醫管局高層公帑盤菜菜單:
1) 混帳水皮USB (醬汁豬皮)
2) 不知足高層 (蠔油枝竹)
3) 肥上瘦下燒豬肉 (家鄉豬肉)
4) 殮房黑幕炒髮菜 (髮菜蠔豉)
5) 北區白癡切乳房 (東江切雞)
6) 紅燒閉門羹 (紅燒竹笙翅)
7) 縱容大蝦細 (蒜蓉大蝦)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表示,「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香港經濟市況普遍不景氣,而醫療事故不斷發生,繼遺失病人資料、割錯病人乳房、明愛醫院見死不救及東區醫院發生遺失嬰兒屍體等嚴重事件,,醫管局高層不單卸責,未有為事情查究出錯成因及責任誰負,更採取「拖」字訣來誤導市民,而醫管局內部管理更存有不少漏洞和陋病,既沒有積極進行改革,5名高層仍厚顏加薪,所加幅度居然比高級公務員加薪幅度的六點三還高,實在難以接受。而醫管局架構臃腫,肥上瘦下,真正投放於前線的資源則少得可憐,每名病人就診時間平均不超過五分鐘,最快的僅五十二秒,以致醫療事故層出不窮。」

要求擱置推行強醫金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還批評,「昨日周一巖仍繼續死心不息推銷強醫金,要打工仔八折出糧,在香港現時低迷的經濟環境下,特區政府無疑是茅廁點燈!107動力認為如醫管局不進徹底改革,改變現時醫管局龐大而落後的架構,便應擱置推行強醫金。」

活動期間,醫管局大樓的保安人員幾度阻礙107動力的和平表達意見行動,本會對醫管局的不禮貌以及無理行為表示遺憾和不滿。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2008年度「十大官場廢話」發佈會暨公眾評選「廢中之廢」大獎


每年完結時候,各大小傳媒爭相回顧全年重要事情。107動力一向關注政府對公帑的運用和施政的透明度,故亦藉著2008年即將完結,特別在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舉行「2008年度十大官場廢話」選舉,由本會10位成員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近銀行中心外附近路段),戴著聖誕帽和被選出的10大廢話官員面具,手持如聖誕禮物般的「得獎廢話」,一起向全港市民「報膠音」,象徵過去一年所說「廢話」是送給香港市民的聖誕禮物,107動力並會邀請途人以「印仔」投票,選出「廢中之廢」大獎,並會安排得獎「官員」即時以聖誕老人裝扮接收獎項。
活動短片已上載YouTube : http://hk.youtube.com/watch?v=g41gqnRuV88

「奸商論」獲選「廢中之廢大獎」

經過逾百名旺角行人專用區的途人「給印」投票,劉吳惠蘭局長任秘書長時發表的「奸商論」獲選為「2008年度十大官場廢話」的「廢中之廢大獎」,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香港作為經濟城市,這句『奸商論』由主管商務政策的高官講出句,實在荒謬之至,但最諷刺的是今日吳女士竟然由秘書長升官至局長,香港官場確實是越多廢話越升官。」

「2008年度十大官場廢話」評選準則:

1. 公眾對該言論的關注程度。

2. 言論是否荒謬、不合常理和市民難以接受。

3. 該官員對該言論是否需要須上責任。

4. 言論對政府施政的影響。

5. 言論有否涉及公帑運用、施政透明度和開徵新稅項。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107動力的成員會以上述原則選出「十大廢話」,並希望引發市民關注公務員薪酬和問責制的關注,來年官員能多用腦袋想想政府如何提高施政透明度,切實檢討問責制和公務員薪酬機制,以達到「簡政便民」之效,不要再說那麼多廢話來愚弄市民。」



「2008年度十大官場廢話」入選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1)「不要輕言裁員,大家可否『勒緊褲頭』向他們說,減一半人工去做?」

--2008年11月14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劉吳惠蘭出席研討會時呼籲中小企僱主不要輕言裁員

評語:問責官員最不知民間疾苦的經典語句,但高官從未講過主動減薪一半。



2)「如市民將不雅照發布給不認識的網友,屬違法行為,但傳送給朋友則不算犯法。」

--2008年2月4日

助理警務處長黃福全就藝人不雅照事件發表"朋友論"

評語:執法機關首長越講越胡塗,市民無從知曉怎樣才可以守法。



3)「即使是藏有一張不雅照,亦可能犯法」

--2008年2月2日

警務處長鄧竟成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回應藝人不雅照事件

評語:一哥一言九鼎,網民擔驚受怕,一句話叫網民連電郵也不敢開。



4)「對於民望的上落,從私人的虛榮心來看,我覺得這只是浮雲,根本不值得我自己個人的擔憂。」

--2008年7月16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時回應議員指他民望下跌

評語:特首民望和恆指一樣,一再創新底,幸好恆指不會是浮雲。

5)「輸入外勞不論外傭或外勞僱主,有責任對於再培訓努力作出貢獻,所以徵款,我們是說,外勞和外傭僱主同樣要付。」

--2008年11月11日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於行政會議表示延長豁免徵收外傭稅期限

評語:邏輯不通,究竟家傭和僱主,為什麼要資助按腳和汽車美容再培訓班?



6)「今次是一個集體決定,亦是團隊的責任。」

--2008年12月03日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港人滯留泰國「包機事件」中是否有官員需要負責時回應記者

評語:集體決定即是無人決定?問責制是無責制?



7)「我上任以來四處落區,與不同人士見面,議員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也可以聯絡我。」

--2008年6月9日

政治助理徐英偉出席西貢區議會大會,就議員質疑薪金過高及會否主動要求減薪,與民共渡時艱作出回應

評語:13萬月薪是負責落區?何不請多幾個聯絡主任?



8)「預計到2030年,約有200萬65歲或以上長者,......到2030年,可能每兩名香港人便要支持一名長者的生活。」

--2008年2月23日

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制訂可持續的長者服務政策」動議辯論的發言

評語:拋數字來嚇打工仔,不等如可以打劫打工仔,本年度最大慌話。



9)「商界係好奸既… …商界非常兇險,為左錢可以你爭我鬥、不擇手段,當人係賺錢機器,無人受到尊重。」

--2008年5月

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劉吳惠蘭出席電台訪問時發表「奸商論」

評語:同一位官,兩個職稱,兩度入選,為官的,可能不夠「奸」,但肯定夠「笨」。



10)「Try my breast」

--2008年9月7日

前特首特別助理陳克勤在立法會選舉當晚接受傳媒提問時,用英文回應記者訪問

評語:短片點擊率成全年之冠,比得票更多幾倍,可幸立法會可以粵語發言。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經機會前「減少管制創就業」遊行倡停最低工資、緩酒吧禁煙、反派消費券


在香港當前面臨金融海嘯下,不同政團政黨皆提出不少增加就業的建議方案,但大部份都是 以增加公共開支,透過公共工程或直接由部門聘用員工。107動力擔心現時政府財赤之下 ,僅靠政府增加公共開支未必能完全有效改善經濟環境,只是一時延緩了失業問題,但最終 政府財政將承擔巨大壓力。

就此,107動力草擬了「減少管制創就業」方案,宗旨是透過減少政府部門對不同社會經 濟活動的管制,增加民間自發參與空間,從而在根本上拓闊民間經濟活動,增加實質就業崗 位和創業機會,政府開支也可以相應減少,零六年起的證婚人制度和最近廣管局開放戒煙廣 告,都是在這個精神下的實際例子。107動力將於明日發起行動,呼籲政府吸納意見,相 關詳情如下:
在2008-12-7(星期日) 下午14:00,107動力十名成員在立法會大樓正門外空地集合,發表「減少管制創就 業」宣言,隨後手持寫著「減少管制創就業」、「拆除官僚框框」、「民間智慧開創新天地 」、「停止最低工資」等舉牌,一同步行前往政府總部,並將方案遞交,轉交特首及明日開 會的經濟機遇委員會討論。

107動力建議的「減少管制創就業」措施包括:
-) 停止最低工資立法:最低工資立法將即時蒸發大量低技術職位。
-) 延長酒吧吸煙寬限期:經濟潚條下餐飲業面臨裁員倒閉,此舉可以減少對業界的影響。
-) 康文署入場率低的博物館交民間營辦,發展作吸引遊客景點。
-) 勞工署求職服務由民間機構接手,結合招聘廣告刊物和網站,繼續免費提供。
-) 衛生署新生嬰兒注射疫苗、兒童牙科保健由政府出資,民間營運。
-) 食環署空置街市立即改作特色市場,創做就業機會,交民間管理。
-)反對派發消費券:因只會替代日常消費,香港地理上和內地相連接近,難以估計資金會 回內地消費。

減少管制讓民間智慧創三十萬職位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當政府救市方案只聞樓梯響,,不如立即減少官僚不必要的 管制,開放更多商機讓民間智慧發揮力量。例如最近廣播事務管理局公布,根據新通過的業 務標准,香港電視和電台可在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的情況下,播放尼古丁替代療法產品廣告。 這決定已即時創造廣告和藥物治療界數百個新職位。零三年開始提出的證婚人制度一樣創造 大量創業機會,107動力相信只落實上述建議,再加上民間繼續建議其他官僚『拆牆鬆綁 』的措施,相信可以創造至少三十萬個就業職位。』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食環街市大平賣 特首去打羽毛球


107動力一直致力監察政府善用公帑,曾先後到旺角花園街街市及屯門廣財街市行動,諷刺食環署管理公眾街市浪費公帑,就日前審計署再公佈食環街市一年浪費1.7億公帑,本會再發起行動,並會在活動上啟動2008年度十大浪費公帑提名啟動禮,相關詳情如下:

食環街市大平賣 銅鑼灣街市特首去打羽毛球活動短片:http://hk.youtube.com/watch?v=6y2z63-o1Js
活動相片Zip檔下載連結:http://rapidshare.com/files/168783438/081130.zip
「2008年度十大浪費公帑選舉」提名呼籲短片:http://hk.youtube.com/watch?v=Ah3hPRW31TA

在2008-11-30(星期日)下午14:00於香港銅鑼灣渣甸街59號燈籠洲街市地下大門外集合,107動力成員戴上食環署長卓永興和特首煲呔曾的面具,並在位於全球最高租金的銅鑼灣區,到空置率極高的燈籠洲街市「打羽毛球」,並在空置檔前放署「出售」字牌,諷刺官僚不懂如何管理街市,不如在港府財政赤字下出售所以公眾街市「止蝕」,隨後本會成員會到銅鑼灣街市街頭請市民參與對食環街市評分,在被訪的五十位市民當中,平均給予食環署管理街市的分數是2分,並且有80%受訪者同意政府出售食環街市「止蝕」。
食環官僚是「牛皮燈籠」
審計署揭食環署轄下街市管理狀況差勁,令該署於上年度勁蝕一點六億元,有街市檔位雖然被租出,但租用者卻將檔位用作倉儲或其他用途,又或者透過分租牟利。此外,大部分公眾街市的檔位租金遠低於市值租金,牛頭角街市的一個賣濕貨的檔位,每月的租金竟然只是一百一十二元,少於市值租金的百分之一。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批評:「其實審計署2003年時已經出過報告批評食環署管理街市浪費公帑,但報告裡邊的建議經過五年都不見有實行,所以與其繼續請如「牛皮燈籠」食環官僚辦宣傳、搞租務,不如就趁港府面對千億財政赤字,一次過出售所有食環街市,估計可替納稅人收回至少200億資金,並減少每年10億行政開支和虧蝕。」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提升政府透明度運動之十二:地區工程顧問費如「分豬肉」




就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日前與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會面時,批評有關地區工程延誤及顧問費高昂,浪費公帑,107動力再次發起行動批判民政局委任顧問公司黑箱作業,導致顧問費「獅子開大口」。
短片已上載YouTub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VFz0KK9wP0
活動相片Zip檔可以按此連結下載:http://rapidshare.com/files/166502108/081123.zip
在2008-11-23(星期日) 下午14:00,於將軍澳景林邨口往寶琳港鐵站,佳景路路段,107動力成員先扮演戴著面具的「滿肚腸肥」煲呔曾,聯同協助分豬肉的豬肉老「德成顧傭」局長,站立在顧問費開價高達34%的佳景路地區工程位置上,手持新鮮的肥豬肉一大件,貼上顧問費字眼,以寫有地區工程的玩具刀切割,諷刺民政局曾局長「顧用傭碌顧問」,委任程序黑箱作業,讓顧問費「獅子開大口」,浪費公帑,地區工程的三億元撥款最終落入顧問手中,無助增加就業機會。

民政局委任顧問公司「黑箱作業」
各區議會均批評地區工程顧問費高昂,兼且顧問公司未能迎合區議會要求,而且任用程序黑箱作業,區議會沒有委任權,也沒有罷免權,導致顧問公司完全不理會區議會要求減低顧問費。以下是部份顧問費「獅子開大口」的例子:
西貢區議會:將軍澳景林邨口往寶琳港鐵站,佳景路路段建議興趣一條一百米的行人上蓋,但顧問公司提出成本需要四百萬,足足是以往民政署工程部的建築成本的四倍,更離譜的是顧問費更高達34%,逾一百三十多萬。(見電郵附件的詳細列表)
黃大仙區議會:早前計劃動用七百萬元,在黃大仙祠附近一塊空地進行美化工程及加設休憩設施,當初顧問要收取百分之十五顧問費,後來顧問公司修訂工程,將工程費增至近一千四百萬元,而顧問費高達二百零九萬元,經區議會強烈反對後,最後將工程修訂為八百五十萬元。
中西區區議會:月前亦計劃在區內裝設一張石椅,但顧問公司報價就要收取高達七萬元,當中包括顧問費、保險費及建造費。
油尖旺區議會:旺角區一個護土牆工程為例,總開支二十五萬元,但當中有三萬元是顧問費、二萬元是監工費,假若工程有所變動,令開支預算增加,顧問費亦會按比例增加。
十大建設勢成『顧問肥豬肉』
107動力建議民政局立即將委任顧問公司的程序公開存放於互聯網,並提升區議會為地方行政當局,自行委任顧問和職員。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地區工程的顧問費已經『獅子開大口』,政府現在搞十大建設,話就話增加就業,但實際就可能將公帑送俾顧問公司老闆,一部西九財務報告就花六百萬元顧問費,上千億的公帑工程確實是『顧問肥豬肉』!」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還我強迫金》行動之三強迫金「爆煲」 浪費打工仔血汗錢



107動力繼於2008-9-21發起《還我強迫金》行動之一,就全球金融機構面臨倒 閉清盤潮,以致波及香港的金融機構;及於2008-10-19發起《還我強迫金》行動 之二,就著施政報告並無提出解放強積金,以及沒有放棄強醫金。

就今年10月份強積金錄得虧損12.2%,總虧損更達272億元,是自2000年12 月強積金成立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故107動力將於明日再發起行動,以街頭劇表達不滿 ,相關詳情如下:

在2008-11-16(星期日) 下午15:00立法會大樓正門外空地(近皇后象廣場) ,成員戴上煲呔曾面具及扮演打工仔,煲呔曾並裝扮成大肥佬,手持玩具刀脅迫打工仔將手 持貼有強積金字樣的砂煲,一同擲向地面,諷刺煲呔曾強迫打工仔供強積金,並置強積金「 爆煲」也不理。

「積金為將來」是大騙局

10月份強積金平均虧損12.2%,在5至10月的半年內,累計跌幅近27%,這是自 香港強積金於2000年12月推出以來首次出現「六連跌」,股票基金及混合型基金10 月份平均虧損19.99%及11.33%。

全港兩百多萬打工仔共虧蝕272 億元,若以九月份本港共242 萬供款人計算,每名供款人的平均虧蝕高達1.12 萬元。如以供款人每月自願性供款上限2,000 元計算(連同僱主及僱員的供款),即打工仔白供近半年。107動力估計,到本年尾結算 ,隨時每名打工仔被迫蒸發至少2萬元強迫金。

積金局浪費打工仔供款

近期香港遭受金融海嘯所累,各中小企及投資銀行都相繼裁員減薪,在面對金融海嘯小市民 的強積金根本蝕到無受惠,但積金局的高層非但薪酬不減,還厚顏將酬金「袋袋平安」。, 包括陳唐芷青、于海平、許慧儀、馬誠信、吳積民及姚紀中的數名董事,本年的薪酬已合共 20,050,256,和2004年的132,872,251比較,四年就加了三份一 人工。何指:「香港邊到有咁嘅筍工,投資銀行都炒人減薪,迫金局點呢?」

豪租甲級寫字樓浪費公帑

而積金局所租用的寫字樓亦是區內該區的甲級寫字樓,辦公室租金一年的開支由2004年 的18,503,058,增加至今年的29,963,170。何批評:「如積金局租用 同區內一般寫字樓,租金最少能節省一半!強金局收左打工仔行政費,但有邊個打工仔要求 要係甲級寫字樓開辦事處?」

積金局寫字樓見列表:
總辦事
地址: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16樓
中環辦事處
地址:香港中環港景街1號國際金融中心1期607608室
葵芳辦事處
地址:新界葵芳興芳路223號新都會廣場1座36樓
觀塘辦事處
地址:九龍觀塘觀塘道388號創紀之城1期1座25樓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在是次金融海嘯,強積金已經搞到打工仔損手爛腳,頻頻『 爆煲』,等如是迫打工仔將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倒蝕,及補貼積金局高層窮奢極侈,浪費打工 仔的血汗錢。」

115億元公帑如泥牛入海 明益受託機構收行政費

而政府年初決定以115億元公帑注入強積金,而今面對金融海嘯根本就是「財到光棍手」 ,小市民根本蝕到無受惠,只有強積金的行政收費「袋袋平安」,以20年計,這畢115 億元公帑,有高近48億元供款遭蠶食。積金局網站的資料,股票基金的最高收費為4.7 8%,以政府派發的115億元公帑計,接近5.5億元為收費;即使單以平均費用2.0 9%來看,收費一年也有2.4億元,10年為24億元、20年高達48億元。107動 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再次證明特區政府年初派公帑落強積金戶口是愚蠢的決定,幫不到打 工仔,只益左受託機構。」

故此,107動力發起行動反映強迫金問題,並有以下立場:

1. 立即效法新加坡及其他地區的做法,開放強積金供款用途,包括用於自住物業的按揭供款、 供養子女讀書、療養長期病患等等。
2. 長遠將強制性的供款更改成自願性供款。
3. 政府需要因強積金制度引發的風險負上全部責任。

提升政府透明度運動之十一「生促局」浪費公帑七宗罪



疑「穿櫃桶」到「無生產力」
就於2008-11-4生產力促進局爆出貪污醜聞,疑有高層「穿櫃桶」自已判合約,正 由廉署調查,連同今日生產力促進局爆出選擇性解顧工會成員,顯示這類「無皇管」的公營 機構管理混亂,浪費公帑。本會發起的行動相關詳情如下:
在2008-11-9(星期日) 下午16:00,於九龍塘生產力促進局大樓外,107動力成員會先扮演戴著皇冠的煲呔 曾,站立在局前作一副愛理不理狀,諷刺生產力促進局這類公營機構「無皇管」,屢爆醜聞 ,成員並會帶同穿低的櫃桶,以魔爪展示生產力促進局沒有「生產力」,同時展示「公營機 構要透明」的中英文橫額,同時公佈生產力促進局的「七宗罪」。

第一宗罪:與民爭利
每年花過億公帑的「生促局」長期舉辦民間機構也會開辦的課程,不但浪費公帑,更打擊民 間教學機構的生存空間。部份「生促局」和民間課程重複的例子:中小企公司營運及行政管 理文憑課程、電影動畫及特別效果設計製作文憑課程、建築及室內設計文憑課程、中國投資 及營商實務證書課程、多媒體設計商業文憑課程等等。

第二宗罪:架藏叠屋
「生促局」和工業貿易署、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架藏叠屋,功能重複。外經濟貿易辦事處每 年花3 . 1 0 9 億公帑,在布魯塞爾、日內瓦、倫敦、紐約、三藩市、華盛頓、新加坡、悉尼、東京和多倫 多均設有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功能本已成疑,但「生促局」卻繼續在這些地區進行活動, 等同雙重浪費公帑。

另外,工業貿易署每年花費在支援及促進貿易方面共1.1 7億,在支援中小型企業及工業方面更達2.3億,功能和服務也和「生促局」嚴重重叠, 成效屢受質疑,故有檢討合拼的必要。

第三宗罪:食古不化
「生促局」每年仍制作沿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期刊和指南,例如塑膠業指南、金屬連繫工業 指南、工業指南、塑膠工業、紡織及製衣、電子工業期刊等等。並沒有配合互聯網和B2B 的網絡發展,國內網站亞里巴巴早就透過互聯網連繫世界各地商機,印刷模式的商務推廣已 經遠遠落後,而且市場上也有同類的刊物。

第四宗罪:雲遊四海
根據香港法例第1116章「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條例 - SECT 4 (1) 「生促局」的 職能為─(a) 促進提高香港各行業的 生產力, 並鼓勵更有效率地利用香港的 資源;」但「生促局」不務正業,據其年報列舉,每年皆遊覽世界各地,卻無交待對本港生 產力有何成效,僅是高層人士的免費旅遊開支就高達三十多萬公帑。

第五宗罪:高層濫權
2005年有報道指「生促局」總裁楊國強被投訴以權謀私八大指控,包括利用局方技工到 家中檢查電力,又用公司車接載家人辦私事,更以公司車接送職員參與其母親喪禮等。20 06年及後再有主管級人員被廉政公署要求協助調查一宗涉及該局刊物出版等事宜的案件。 今個月生產力促進局爆出貪污醜聞,廉政公署懷疑有人出任該局要職期間「出蠱惑」,私自 將部分合約「拆細」避過招標程序,在無申報利益下擅自將合約批予自己的公司,涉及金額 高達一百八十萬元。足見該局多年來管理不善,高層難辭其疚。

第六宗罪:黑箱作業
「生促局」的帳目和其他公營機構一樣,並沒有列入財政預算案的文件當中,而只在該局的 年報中列出開支的大項,並無完整細項資料,導致帳目監察不足,容易再次出現接連發生的 「混帳」事件。107動力認為透明度是近年各國政府追求的公共行政改革方向,例如德州 州長Micth在2006年將政府開支的詳細列項在互聯網公佈,家長可以知道助學校的 使費細項,連一筆一張紙是否同得其所也得到監察。「生促局」等公營機構有學習的必要。

第七宗罪:公私不分
「生促局」透過成立不同有限公司,進行業務投資,但該等公司的收支並沒有清楚公開交待 ,是不是需要花費公帑成立也沒有足夠支持,這是會制造更多灰色地帶,使公帑運用更欠透 明度,也可能導致與民爭利,利用公共資源和民間企業作不必要的競爭,最終打擊香港的生 產力。

削減公營機構抗財赤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平機會、信保局、旅發局這類公營機構已經惡習成癮,浪費 大量公帑,運作欠缺透明,所以醜聞才會屢屢不絕,讓納稅人擔驚受怕,這次生產力促進局 再次反映必須改革公營機構的透明度,面對港府巨大財赤,並檢討取消不必要的部門。」

浪費公帑一天遊景點三:浪費20億拒絕環保能源 三億「四大皆空」環保園



107動力為了繼續推動政府提升公帑運用的透明度,在11月2日舉行浪費公帑一天遊, 暢遊迪士尼、食環署空置街市、青州英泥廠等景點,緬懷公帑如何白白浪費,景點三:浪費 20億拒絕環保能源 三億「四大皆空」環保園的相關詳情如下:

在下午14:30,107動力一行數十人到青州英泥廠及附近路面,參觀青州英泥廠,並 在眺望環保園的地方集體跳「舞晒公帑」,,成員戴上邱騰華局長的面具及神怪實驗員衣飾 ,諷刺環保局否決以垃圾發電的方案,一年浪費20億公帑,並會以「四大皆空」的環保園 為背景,諷刺環保局不環保,政府應善用廢物發電。

否決廢物發電浪費20億公帑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青州英泥廠主動找科技大學做了個詳盡研究,可以利用新界 西的廢物做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唔使政府花錢起焚化爐之餘,更加減少對空氣和環境嘅污染 ,但所謂的環保局當環保建議無到,繼續一味話要起更具爭議嘅焚化爐,起好左都要找地方 處理爐灰,仲會使多20億公帑。」

3億起「四大皆空」環保園 勁蝕千萬管理費

青州英泥廠附近的屯門環保園計劃自2006年推出以來,第一期用地到今天仍有2幅未租 出,但已出租的4幅用地,卻因為種種官僚程序而使廠房仍未興建。換句話說,政府投資逾 三億公帑,劃出二十公頃土地搞這個環保園,最後是「得個桔」!「四大皆空」的環保園還 每月還在浪費公帑。因為環保園每月收取的租金只有26萬元,但環境保護署每月卻要支付 逾60萬元的管理費,累計已繳付逾千萬元公帑。

解救財赤只有靠「瘦身」不理財赤違基本法107條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今年度財赤可能逼近七百億元,107動力認為面對未來幾 年的赤字,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必須「大瘦身」,甚至減省不必要的部門和機構,出售可以自 負盈虧的部門,同時透過互聯網提升公帑運用的透明度,否則特區政府將有違基本法107 條要求避免赤字的法規,面臨司法挑戰。」

浪費公帑一天遊景點二:食環署「拍烏蠅」街市


107動力為了繼續推動政府提升公帑運用的透明度,在11月2日舉行浪費公帑一天遊, 暢遊迪士尼、食環署空置街市、青州英泥廠等景點,緬懷公帑如何白白浪費,第二個景點食 環街市的相關詳情如下:

在中午13:30,107動力一行數十人到屯門食環署廣財街市,成員戴上周一嶽局長面 具扮演烏蠅,並在嚴重空置的街市裡上演「拍烏蠅」活動,要求政府盡快出售食環豁下街市 ,套現止蝕補財赤。

空置街市年蝕一億六千二百萬元

審計署於○三年狠批食環署轄下街巿空置率奇高,整體空置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點六,八十 二個街巿中,有九成俱告虧損,單在○二至○三年度,已勁蝕逾二億三千萬元。至於九八年 後啟用的八個街巿中,亦有五個街巿的空置率偏高,幅度分別由百分之二十至五十三點五。

2007年食環署在街市管理上已虧損1.62 億元,逾四成街市及熟食中心出租率不達76%的指標,除上述兩個街市外,另有6 個街市或熟食市場的出租率更低於四成,包括正街、坪洲街、必列士街和廣財街市,以及 大圓街和火炭熟食市場。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今日我地黎到呢個廣財街市,鬼影都無隻,食環署繼續需每 年每戶補貼十萬元公帑,才足以支持十個檔戶的經營。而家政府只有盡快出售食環轄下街市 ,套現止蝕補財赤。」

解救財赤只有靠「瘦身」不理財赤違基本法107條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今年度財赤可能逼近七百億元,107動力認為面對未來幾 年的赤字,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必須「大瘦身」,甚至減省不必要的部門和機構,出售可以自 負盈虧的部門,同時透過互聯網提升公帑運用的透明度,否則特區政府將有違基本法107 條要求避免赤字的法規,面臨司法挑戰。」

浪費公帑一天遊景點一:年蝕15億 迪士尼變「勁蝕尼」


107動力為了繼續推動政府提升公帑運用的透明度,在11月2日舉行浪費公帑一天遊, 暢遊迪士尼、食環署空置街市、青州英泥廠等景點,緬懷公帑如何白白浪費,第一個景點迪 士尼的相關詳情如下:

在上午10:30,107動力一行數十人到香港迪士尼樂園旅遊巴士停車場集合,成員戴 上特首煲呔曾的面具,並在停車場往迪士尼的牌坊合影大合照,數十位支持者將會高舉「勁 蝕尼」、「Deficitland」等字牌,諷刺迪士尼浪費公帑,要求政府盡快公開迪 士尼數簿。行動期間,有數十名來自國內的自由行旅客自發加入我們的行列,同意港府不應 浪費公帑,並一起合照和撥手揮公帑,詳見本短片首段畫面。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係1999年未計土地成本,就用左二百四十億公帑去起香 港迪士尼,只係換左五成幾股份,本來呢個協議就係對香港納稅人嘅「不平等協議」。香港 迪士尼唔單止入選我地舉辦的特區十年十大浪費公帑選舉第二名,而佢地嘅入場人數一直係 「不能說的秘密」,連最基本的收支盈虧也沒有向納稅人交待。我地107動力一向致力提 升公帑嘅透明度,係七月份潛入左迪士尼,要求佢地公開數簿,最後係八月份迪士尼終於交 待原來而家一年蝕緊15億,但其他資料就通通無再交待。而家迪士尼有唔少遊客係經深圳 直接到迪士尼玩,一早就入場,即日就走,能夠帶動到幾多本地旅遊業,真係天曉得嘅問題 !迪士尼變左「勁蝕尼」!」

何續指:「迪士尼原本係想推動香港嘅旅遊,但結果就適得其反。好似環球片場都係國際知 名主題公園,佢地係亞太區再起主題公園都只係考慮首爾、上海同新加坡,好明顯就係特區 政府貼錢貼地起迪士尼,仲邊有其他主題公園敢黎香港起,損失既係香港既旅遊業同香港市 民。」

解救財赤只有靠「瘦身」不理財赤違基本法107條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今年度財赤可能逼近七百億元,107動力認為面對未來幾 年的赤字,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必須「大瘦身」,甚至減省不必要的部門和機構,出售可以自 負盈虧的部門,同時透過互聯網提升公帑運用的透明度,否則特區政府將有違基本法107 條要求避免赤字的法規,面臨司法挑戰。」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納稅人不滿施政報告:沒提減稅、不講「瘦身」、浪費依舊



就今日特首公佈的施政報告,以維護納稅人權益的107動力有以下回應,並於今日發起突 發行動表達不滿,在2008-10-15(星期三) 下午17:00,在立法會外,成員戴上煲呔面具及肥胖樣子,手持「我不瘦身」字樣,並 由納稅人手持「我要減稅」字樣表達納稅人訴求。

1. 強醫金要打工仔八折出糧
在經濟不景及強積金蝕大本的環境下,特首並無放棄強醫金的建議。錯誤估計未來人口結構 ,也未有解決醫管局營運欠效益問題,就聲言向全民開刀,在10%強積金外,另以5%以 上的強醫金,將不足以支付行政開支,最終市民要不斷增加供款,打工仔八折出糧,讓各階 層都百上加斤。

2. 透明度不改善 再設公營機構浪費公帑
在公營機構屢出醜聞下,特首不但沒提及改善透明度的改革,竟還再浪費公帑再開多一個衙 門:「創意產業辦公室」。本會一直關注善用公帑,以及先後就信保局、迪士尼、醫管局等 公營機構發起行動,爭取提升公帑運用透明度。透明度是近年各國政府追求的公共行政改革 方向,例如德州州長Micth在2006年將政府開支的詳細列項在互聯網公佈,家長可 以知道助學校的使費細項。

3. 強迫金強制投資 小市民血本無歸
並無改革強積金,讓打工仔可以用供款置業和進修,而不是強制投資。港府檢討現時強積金 的運作,盡快開放供款用途,包括用作自住物業的供款,長遠將強制性供款改革成自願供款 ,還打工仔私產運用的自由。

4. 財赤不「瘦身」 建郵輪碼頭成翻版迪士尼
在財赤的可能下,特首並無作出對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瘦身」的承諾。現在再花75億建 郵輪碼頭,成效成疑,可能是翻版迪士尼,長期浪費公帑。

5. 促減稅助中產解困
在市民,特別是中產面對經濟衰退的大勢下,施政報告並無提出減稅方案刺激經濟。政府應 盡快撤銷外傭稅,調低入息稅、標準稅率等吸引外資,推動本地經濟,助中產面對經濟海嘯 。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第一屆浪費公帑一天遊



於2008年11月2日,107動力舉辦第一屆浪費公帑一天遊,計劃全日遊覽浪費公帑的不同景點,同官僚算算帳,替納稅人出口氣,有興趣參加的朋友請致電:81018107,或到www.momentum107.com留意詳情。

提升政府透明度運動之十:抗議平機會浪費公帑



本會一直關注善用公帑,以及先後就信保局、迪士尼、醫管局等公營機構發起行動,爭取提升公帑運用透明度。就今日報章報導平機會醞釀訂造「超筍」「安息假」,本會再次發起行動抗議,並要求平機會透過互聯網發放財務運作資料,行動短片已上載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hiFKMygqoA

在03-10-2008(星期五)下午17:00,107動力成員到香港太古城太古灣道14號太古城中心三座19樓平機會辦事處,手持「公營機構要透明」的透明橫額,並帶同鮮花及印有「公帑安息日」的炬燭圖象送給平機會,諷刺「安息假」的想法浪費公帑,同時批評公營機構運作欠透明。

透明度改革是世界趨勢

透明度是近年各國政府追求的公共行政改革方向,例如德州州長Micth在2006年將政府開支的詳細列項在互聯網公佈,家長可以知道助學校的使費細項。,連一筆一張紙是否同得其所也得到監察。而印弟安納州政府更讓納稅人輕易在互聯網查閱政府和外判商的合約條文內容,建立公平和透明的公帑運用規則已經是世界潮流。可以參考美國稅務改革的網站的透明度運動: www.atr.org/state/projects/transparency/index.html



平機會財政欠透明

公眾在平機會網站:http://www.eoc.org.hk/EOC/Upload/UserFiles/File/AR0607/AR_EOC_0607full.pdf,只可以查閱去年的核數報告,而當中的財政項目皆不詳細,公佈時間也過時,公眾無法有效監察這類公營機構的公帑運用。召集人何民傑指:「唔係平機會今日話無『安息假』就當無事,佢地要答應改革平機會透明度,將盤數同員工假期制度公開放係網,咁邊個都可以監察到,D高層先唔敢亂使公帑。而家平機會已經每年使緊4千8百萬公帑請人,如果再搞『安息假』就真係當納稅人透明啦!」

平機會的大花筒、行政混亂醜聞近年不絕於耳。兩名前主席,胡紅玉被揭用人唯親,繼任的王見秋更因被揭享受雙重福利等連串事故,上任數月已要離職。107動力翻查平機會歷年的財務報告,在1998年,平機會已經花每年6千2百萬,當中人工就要4千2百萬,去到03年就已經使到一年8千3百萬,員工開支就達6千萬,而且財務報告內並沒有如其他公營機構般,列出員工人數和高層人工,納稅人無法監察。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Group makes its protests a work of art


南華早報
EDT2 | EDT | By Eva Wu 2008-09-21

Eye-catching methods highlight key issues

They have appeared as loan sharks, characters from a deck of playing cards, and "nude" protesters.

By using a variety of eye-catching visual techniques, this group of street activists is guaranteed to grab the media spotlight and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its campaign - to fight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Hong Kong taxpayer.

Established last year, Momentum 107 monitors how the government uses taxpayers' money, and sounds the alarm when it identifies controversial spending cases.



Its aims are simple: to defend low taxes, encourage less waste and promote government efficiency.

The group's name derives from Article 107 of the Basic Law, which says the cit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expenditures within the limits of revenues in drawing up its budget, strive to achieve a fiscal balance, avoid deficits and keep the budget in line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aymond Ho Man-kit, founder and convenor of Momentum 107, said: "Just the name of our group can remind people that the government is bounded by statutory requirement on how to manage its budget and its money."

The Sai Kung district councillor, also an assistant to former legislator Andrew Wong Wang-fat, believes social action is the best way to tell the community of his political ideas.

"Taxpayers form the biggest group in the city but there is no formal organisation addressing their concerns.

"There must be someone to speak up in the wake of controversial government spending," he said.

Noting that Hongkongers may not know enough about cases of controversial spending, Mr Ho and the group's core members - it has about 1,000 members in all - have come up with a range of ideas to stage protests that catch public attention.

In May, members appeared as loan sharks chasing borrowers for money.

Their target was Clara Chong Ming-wah,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Tourism Board, who was at the centre of a media storm when it was revealed that she and her family had been given a medical-insurance policy costing taxpayers HK$177,000.

The group also posted "wanted" notices at the board's offices in North Point. The notices read: "Person wanted: Tourism Board's former executive director. Repay HK$1 million. From Hong Kong taxpayers."

To highlight concerns about the proposed exemp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rom a competition law, Mr Ho seemed to appear nude in front of the government offices in Central.

The group also took aim at the new tier of deputy ministers when it emerged that several had dual citizenship. Activists were photographed as dual-faced playing cards.

During Hong Kong Disneyland's peak season in July, group members turned up at the theme park in transparent clothing, demanding transparency on its financial records.

A month later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park, of which the government owns 57 per cent, had suffered a loss of more than HK$1.5 billion in its second year.

Mr Ho said media coverage helped to spread knowledge of the group's concerns.

"My wife is a visual-arts teacher. She gives us good advice on how to make the whole thing visually attractive and thus catch media attention."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枯樹橫臥兩星期 1823「廢柴」熱線


煲呔一鑊應「打柴」

就近日全港關注的樹木倒塌影響途人安全問題,在將軍澳再發現有樹木橫臥行人路達兩星期,市民向政府熱線1823投訴,但至今卻沒有任何政府部門跟進處理,本會就此於今日發起行動,要求負責部門的官員應該「打柴」。行動短片已上載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kn-f4RL0xcM

在05-09-2008(星期五)下午15:00,在將軍澳唐明苑往尚德邨的行人隧道外,近尚德邨尚廉樓的一段單車及行人路現場,107動力成員帶領傳媒實地視察樹木倒塌的現場,並上演街頭劇,由戴上煲呔曾和周一鑊面具的成員,穿上工人服,戴上耳筒,在倒塌樹木前以柴枝互相「打柴」,諷刺政府部門處理樹木問題失當,官員應該要降級受責,同時,在橫臥枯枝上也會寫上「廢柴1823」,最後要納稅人自行「拉柴」。

投訴14日 政府熱線當無到

有將軍澳區市民向本會求助,指在上月22日9號颱風吹襲香港後,將軍澳彩明苑、唐明苑、尚德邨周邊樹叢有不少樹木倒塌,部份樹木搖搖欲墜,途人膽戰心驚。經多日觀察並未有政府部門處理和檢查該些樹木,該市民逐於28-9-08日連同相片電郵政府熱線電郵tellme@1823.gov.hk,要求部門派員處理,並於同日收到簡單的電郵回覆會跟進。隨後,於29-9-08日,從唐明苑往尚德邨的行人隧道外,近尚德邨尚廉樓的一段單車及行人路上,更有一棵大樹倒塌橫臥路中心,未知有沒有途人在倒塌過程中受傷。而該市民再次於當日發電郵及相片到tellme@1823.gov.hk,可惜到今日仍未有政府人員到場處理,該市民擔心同樣路段再有樹木倒塌,逐於昨日聯絡本會要求協助跟進。見電郵附件今早拍得的現場照片。

危樹危機四伏 部門卸責成風
本會在實地視察以後,認為事態嚴重,部份樹木呈現半倒塌現象,有可能危及途人安全,本會已去信特首辦要求立即協調部門跟進,並向負責官員問責。而107動力召集人指:「該路段有不少學童踏單車上課,事件反映出部門間推卸責任問題嚴重,政府熱線形同虛設。申訴專員公署在六月就狠批過1823 政府熱線「名不副實」,功能等同「郵箱」,甚至成為部門互相推搪的媒介,令公眾感到混淆、失望甚至更加不滿。這次事件更反映政府處理樹木問題亂晒大籠,也沒有保障市民安全的意識。」107動力呼籲市民繼續就政府浪費公帑及辦事失效問題向我們舉報,本會定當努力跟進,一切個人資料保密處理。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選前的承諾 鐵槌粉碎大政府



107動力於28-08-2008(星期四) 下午17:30在立法會大樓正門外空地(近皇后象廣場)舉行《納稅人權益約章》發佈會 。首先由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向同意簽署《納稅人權益約章》的候選人頒發約章,以作 維護納稅人權益的承諾。隨後,各候選人與何民傑一同發表宣言捍衛公帑以及納稅人權益。此外,一眾代表大政府、瘋狂徵稅、浪費公帑的小丑「周一嶽」、彊屍「曾蔭權」、海盜「 梁展文」亦現身會場,而各候選人將「開徵強醫金」、「施政無透明」、「屈機外傭稅」等 罪狀插在曾蔭權等人身上;另外亦手持代表納稅人權益的大鐵槌,寓意粉碎大政府。

107動力取名自基本法107條要求公共財政量入為出的精神,以減少稅金、捍衛公帑和 效能政府為宗旨,曾發起特區十年十大浪費公帑選舉、反對強醫金八折出糧等活動。在20 08年度立法會選舉之際,107動力發起納稅人權益聯署活動,呼籲各組別的候選人聯署 ,共同承諾捍衛公帑,提升政府運作的透明度。早前,107動力已發出邀請各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的候選人簽署《納稅人權益約章》,並 將會向一千名支持者發出聯署約章的候選人名單,呼籲作為立法會選舉投票時的參考。同時 ,107動力會將聯署名單發放於互聯網,以及向本地各大傳媒機構公佈。

據107動力項目幹事吳峰表示,目前己收到來自不同界別的候選人的支持,表示願意簽署 《納稅人權益約章》,當中包括馮檢基、柳玉成、許智峯、阮偉忠、李子榮、龍緯汶、林翠 蓮、梁雪芳等。

《2008年度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納稅人權益約章》全文如下:「香港是舉世稱著的自由之都,行之有效的低稅制,更一直造就香港人努力拼搏,打造神奇 的經濟成就。作為2008年度的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我將會悉力以付,不論競選成敗,致 力監察政府善用公帑,恪守香港簡單低稅制的優良傳統,我並承諾: 1. 爭取提升政府運作的透明度,改革部門和公營機構的財務運作,透過互聯網公開公帑開支和 合約細則。 2. 維護簡單低稅制度,致力阻止政府開徵新稅項和新收費,並在政府收支平衡下減少現有稅收 。 3. 嚴格監察政府和公營機構的公帑開支,檢討取消浪費公帑的不必要政策。 4. 每年立法會會期,皆會提出減少稅金、捍衛公帑和效能政府的相關提問和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