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一直關注善用公帑,以及先後就信保局、迪士尼、醫管局等公營機構發起行動,爭取提升公帑運用透明度。根據2008-10-08大公報頭條報導,有立法會議員建議雷曼迷你債券投資者的損失,「剩餘的四十億由政府負責」,同時該議員所屬政黨於同日舉行的遊行以「銀行政府負全責,必須賠足百分百」作橫額標題。本會就此發起反對納稅人要「包底」雷曼迷債街頭公投行動和網上民意調查,12-10-2008(星期日),下午14:00,107動力成員在旺角行人專用區 (近旺角港鐵銀行中心出口),展出民意公投板,呼籲途人在板上蓋上印章,表達應不應該以公帑補貼雷曼迷債投資者,超過三百名途人均在不應該上蓋印,有二名投資了雷曼迷債的投資者都蓋印認為不應該由公帑「包底」,而同意「包底」的只佔少數。
行動短片已上載YouTube ,連結如下: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BOxPUxKcM
97.3%市民指不應該「包底」
107動力發起的問卷也有306名市民回應,97.3%市民指不應該接受「包底」建議。另外,有近75.6%市民認為穆迪和標準普爾等金融評級機構也應該為雷曼迷債事件負上責任。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評級機構過去一直對雷曼迷你債券作A級評級是誤導投資者的做法,金融機構和小投資者都是受害者。而於Facebook網上亦有「反對包低方案」的群組成員聯絡107動力,指會將收集的「反對包低方案」一人一信,聯同107動力約見及遞交一人一信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
促司法和調解解決迷債案
107動力認為以公帑替曼迷你債券投資者的損失「包底」是極之不智的建議,並會開展極壞的先例,破壞香港自由市場的合約精神。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好像買樓變左負資產,無理由叫政府『包底』,發展商就算起『爛尾樓』都是以民事方式追討。現在強迫打工仔供的強積金通通蝕本,是不是政府會站出來『包底』?如果迷債案涉及銀行誤導,投資者應該透過司法和調解方式處理,而不是要納稅人『包底』。」,「強積金在今次事件中亦蝕大本,加上強積金是政府鼓吹實行,強迫市民投資基金,就算要政府『包底』,都應該先賠給一直供緊強積金的市民。」
金管局誤導市場發展
金管局任志剛曾於99年10月提出「轉化儲蓄為投資,以保持經濟發展的動力……假如我們能建立具深度和流動性高的債券市場,整體經濟以至個別行業受到的影響便可能會較小。」而投資就包括鼓勵更多債券產品,證監會於02年就審批了雷曼第一批零售迷你債券,讓市民對債券等投資有錯誤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