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成報@幼稚園風波背後的三個重點(05-05-2014)



上月初,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因租約到期,不及另一間辦學團體出價高,後來業主與英藝幼稚園簽了新約,德怡需於8月底遷出停辦,受影響家長到長實和政總抗議,引發一場風波,輿論一面倒將事件塑造成業主與家長的對立,甚至演變成階級鬥爭,卻似乎忽略了風波背後的三個重點。

第一點,是大部分市民根深柢固認為天水圍嘉湖山莊物業均由長實發展興建擁有,但事實是,經過20多年的業權重組,現時德怡幼稚園的校舍業主為置富產業信託,而非長實子公司,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雖各持置富約22%和約6%基金單位,但非置富管理人,其管理人為置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Fortune)Limited, 隸屬新加坡上市公司ARA集團,長實只持有ARA集團7.84%股權,所以家長和校方不應將長實視為攻擊目標。

第二點,除了德怡的租務風波,元朗及天水圍亦有兩間幼稚園早前亦因租金發生問題,其中一間不獲業主續租,需於7月底停辦;另一間則在多番議價後達成協議續租。情況反映現時本港學前教育校址競爭激烈,而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於出租舖位的業主,而是政府未有將學前教育的校舍土地納入規劃計算,令私營幼稚園面對校舍選址困難,政府應立馬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

另外,根據教育局為幼兒中心和幼稚園編訂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要求學前機構的地點盡可能設在地下或毗連平台的一樓。然而,地舖和一樓的商業舖位租金較高昂,建議教育局全面放寬學生人數較少的幼稚園,將校舍設於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附帶條件是要確保走火通道符合規格,及大廈內環境適合小童停留。既可助小型幼稚園「上樓」,紓緩土地短缺,租金下降亦可減低學費,減輕家長負擔。

最後,事件亦揭示出:2006年政府推出的幼稚園學券制,遺禍深遠。因為學制的精神原是給家長和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但現行的學券制中,學券計劃無視學校的教學特色和質素,一刀切將全港九百多間幼稚園硬分為「牟利」與「非牟利」,私營的「牟利幼稚園」被踢出計劃,錢根本沒有跟家長和學生走,而是直接交學校手,並且只限非牟利幼稚園,完全違反了這個原則,破壞香港幼稚園的多元化生態,令私營獨立的幼稚園完全處於挨打狀態,同時剝奪了家長的選校自由,造成社會分化。

本港目前共有969間幼稚園,其中700多間有參與學券制,其餘200多間是私立獨立運作的幼稚園,隨出生率增長,對幼稚園學額需求日增,政府應從速審視本港學前教育政策,包括落實學券到所有幼稚園、規劃幼稚園專用土地,以及研究放寬幼稚園選址。

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