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成報@股息稅查死股民(29-03-2014)
在政府傾側扶貧的施政方向下,香港中產人士經濟壓力愈見沉重,每年交稅已是一大負擔,時刻冀盼政府推出紓壓措施改善生活。然而,此時竟有民粹政黨提出,要求開徵股息稅,他們針對靠股息收入的股東和股民,認為他們收取的股息,沒有計入薪俸稅或個人入息稅,是「不公義」。提出此論點的人可能忽略了,股票買賣時已徵收印花稅、企業盈利已繳交利得稅,如果派息再徵稅就是雙重徵稅,這樣對納稅人又公平嗎?
開徵股息稅除會打擊本港投資氣氛、破壞長久的簡單低稅制度,亦影響股民生計。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早前以440億元將屈臣氏24.95%股權出售予新加坡淡馬錫,扣除129億元作為和黃一般營運資本,其餘全數301億元派發給股東,作為特別股息,即是說,是項交易所得到的利潤,大部分歸於股東。反映企業上市既讓商家集資,同時造就小股民投資積聚財富。
但一旦徵收股息稅,上市公司為了減少交稅,極可能將盈餘轉作為投資非必要的項目,甚至可以透過發送紅股,代替派發股息,再透過出售股票套現避稅。最受影響的是股東和小股民,投資回報大打折扣。
股息稅亦窒礙了企業上市的動機,轉而尋找其他途徑籌集資金,借貸是其中一個最普遍和可行的方法。然而,借貸過度將導致經濟危機,甚至破產及引發經濟衰退。
另外,假如股息稅可豁免向小額投資者徵收,即是會有相應的審查機制,直接影響所有參與股票市場的機構和投資者,他們屆時要將所有買賣股票基金紀錄公開給政府審查,不排除日後演變成官僚干預企業的結果,對投資者來說,恍如財金廿三條。
簡單低稅制是香港得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原因,資料顯示,世界主要跨國集團均在香港設立辦事處,而本港股市更是國際熱錢的主要棲息地。綜觀其他地區近年不斷致力減稅,以提升吸引力、改善營商環境,爭取外資青睞,我們豈能推出這項百害無一利的新稅基,自毀長久以來辛苦建立的優勢?
107動力召集人/恆生管理學院通識兼任講師 何民傑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南華早報@Life sweetest for private home owners:study(26-03-2014)
Research finds one-off relief measures benefited private home owners more than needy families
Private home owners have emerged as the greatest beneficiaries of “sweeteners”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The group received HK$63.1 billion from one-off relief measures in that time – as opposed to HK$16.6 billion received by needy families, found research by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made available yesterday.
The finding appears to contradict claims by the government that needy families were the major beneficiaries of its relief measures, as the group benefited from only 7.6 per cent of the HK$220 billion spent on such measures between the fiscal years 2007-08 to 2013-14. Home owners received 29 per c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 Hong Kong permanent resident aged 18 or above who was also a taxpayer and a private flat owner received an average of HK$16,003 during the seven years. This was mainly due to rates waivers, property tax reductions and salaries tax rebates.
However, a permanent resident aged 18 or above who was a public tenant receiving social welfare payments received an average of only HK$12,116.
Veteran social worker Sze Lai-shan, of the 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sation, was not surprised. “The research only confirmed our observa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is not doing enough to help the poor. That is why Hong Kong’s poverty problem is not improving.”
But Raymond Ho man-kit of Momentum 107, which represents the middle class, said: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pay back taxpayers when it has a surplus. And thi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relief measures or sweeteners, which are a kind of social welfar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brief the government had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its revenue” and “the discrepancy totalled HK$442 billion between 2004-2005 and 2013-2014”.
“Years of revenue under-estimation may have restricted tot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growth as Hong Kong has to spend within its means,” it said.
In his 2014-15 budget,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proposed reducing one-off relief measures to HK$20 billion in 2014-15 – down from the HK$33 billion spent in 2013-14.The research brief said “retrenchment was likely to continue …in view of the need to contain expenditure growth”.
都市日報@行業叫苦控訴樓辣招(24-03-2014)
政府推出樓市辣招接近一年半,本港樓市至今仍陷於冰封。本港2月份住宅買賣登記只有3,159宗,創96年有紀錄以來新低。辣招除直接困擾約三萬名地產代理生計外,周邊多個行業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有搬運公司指生意下跌四成,按揭中介公司生意額少了近一半。關注辣招團體107動力估計,辣招困擾十多個行業,涉及僱員人數達十五萬,認為政府有必要考慮減辣或撤辣。
慘遭牽連
「辣招出現,首當其衝當然是一班地產代理生意大不如前,生計出現問題,我們亦同樣備受影響。我們公司在去年的生意額,較前年整體下跌四成,有些較小型行家更已被迫結業。」經營搬運公司的劉輝明無奈道。
消委會指去年搬運公司的投訴上升三成,劉輝明承認,有些公司為了有生意,甚至以不當手法圖利,例如有些公司會先以很低的價錢去吸引客人,到搬屋後,再逐件逐件傢俬向客人收費。
搬屋公司生意跌四成
搬屋前,小業主當然要為新居裝修,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全香港現時有20萬名建築工人,主要做家居裝修的就估計有3至5萬人,二手樓市被辣招導致少了近三至四成成交,令到裝修工人失業一度達7%,「做開裝修又不能夠轉行做地盤,政府要失業的裝修工人改做甚麼?」
小業主買樓前,大多要向銀行申請按揭,本港現時便約有50間中小型的按揭中介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樓按資訊,他們的營運收入百分之百來自銀行轉介費。從事按揭中介人多年的莫耀強慨嘆,辣招推出後,按揭中介公司的營運收入下跌55%,但員工的工作量卻未有減少,原因是雖然有人問津,但是不少客戶最終因政府辣招而擱置置業計劃。
小餐館生意亦受影響
辣招連帶周邊行業也受影響。在元朗經營小餐館的鄧榮輝表示,其餐館的生意一半為附近街坊,一半是在附近工作的運輸及裝修工人,以前裝修工人除了午餐外,放工後都會到餐館晚飯,叫幾枝啤酒,但自辣招後,這批工人少了工開,唯有節儉些,只買二十多元的飯盒便算。他坦言,近半年其餐館生意大跌了幾成。
am730@本地立法第107條(21-03-2014)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撰文說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推算,香港將有結構性財赤並非杞人憂天,因人口老化和經濟周期等因素導致經濟未來增長每年平均只有2.8%。
但陳並沒交代政府開支飆升如何引發結構性財赤。以社福經常開支為例,梁振英上任前是逾400億元,今年高達逾580億元,兩年增幅達32%。無論經濟增長是2.8%還是8.2%,也肯定違反基本法第107條有關財政預算必須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
商報@立法確保香港不破產(18-03-2014)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撰文,指香港面臨結構性財赤并非杞人憂天,因本港人口老化和經濟周期等因素,經濟未來直至2041年的廿多年間,每年平均只增長2.8%。但陳局長并沒交代政府開支狂飆引發結構財赤,又辯稱《基本法》第107條只是要提醒香港政府要更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非要為香港的開支設限或認為開支不能增長云云。
結構性財赤非杞憂
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推算,本港人口會在未來20至30年內持續上升,由現時的720萬增至2041年的850萬,惟增長步伐會逐步放緩。人口結構會出現遽變:不出30年,65歲及以上長者數目會由現時的100萬,激增至2041年的260萬,屆時差不多每3人便有1名長者,而每8人更有1名年邁長者,即80歲及以上的人士。
人口老化會為公共財政帶來深遠影響,勞動人口不斷縮減,稅收愈來愈少,直接影響庫房收入。財赤迫在眉睫,特區政府應致力制訂更為周全的公共財政規劃,以應付各種挑戰。然而,政府所做的恰恰相反,不但沒有量入為出,反而年年大手筆增加恒常福利項目開支。
本屆政府上任兩年,福利項目開支增幅達32%。今年更高達580多億元,比以前的400多億元增加180億元,肯定違反了基本法第107條,有關財政預算必須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勢將對庫房造成沉重負擔,終引發結構性財赤。
曾蔭權任財政司司長時,在財政預算案曾明言,憲法只容許中期赤字,結構性赤字即違憲。曾在1999至2000年度財政預算案表明:「要為中期財政狀况奠定穩固基礎,我們必須小心控制政府開支增長。香港其中一項基本的財政指引,是確保開支增長率在一段期間內不超越整體經濟增長的速度。為遵循此指引,我們多年來均按照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趨勢,計劃政府開支增長。」 宜為第107條立法
曾蔭權強調有意識地在經濟低潮中維持原有的開支計劃,而不選擇削減開支,以免使經濟進一步衰退。而隨着經濟復蘇,會在中期內必須逐步調節,令開支增長漸次恢復和經濟增長相適應,反映其深明謹守基本法107條的理財原則何其重要。
本屆政府上場短短兩年,便導致收支失衡,特區政府應認真考慮任志剛在中大發表的研究建議,將第107條進行本地立法,以確保香港不會破產收場。
成報@股息稅壞心做壞事(14-03-2014)
財爺在網誌表示香港在七到十五年後將要面對結構財赤,更表示不排除會開徵新稅。107動力進行了納稅人對財赤看法的民調,近八成人擔憂財赤會發生,福利急增和基建超支就是財赤成因,而受訪納稅人最反對股息稅。
為什麼有政客建議開徵股息稅?說到底不過是以民粹仇富心態出發,並未有關注股息稅將帶本破壞性影響。他們指李嘉誠的股息收入不用交稅是不公義,雖然李嘉誠太大方,並說不介意多交稅,但不等如他也支持開徵股息稅。當然,李生富可敵國,僅是捐款慈善教育已達140億港元,比邵逸夫捐的34億還要多4倍,多交稅對他個人而言影響不太,但股息稅遵卻會對香港禍害深遠。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1998年2月發表的《根本稅法改革與企業財務政策》,研究員威廉·金特里和R.格倫·哈伯德解釋了股息稅創造無數扭曲和減少經濟增長的問題。 首先,股息稅增加稅務法例的規範,阻礙正常的儲蓄和投資。 其次,股息稅導致企業過於依賴債務,而不是股權融資。 而債台高築的公司更容易破產而引發經濟衰退。 第三,股息稅誘使企業減少支付股息,轉而保留盈餘,這可能會導致企業投資浪費或無利可圖的項目。 第四,股息稅阻礙從商者以企業形式發展業務。 第五,股息稅大大增加金融工程師設計避免和逃避稅收的機會。
股票買賣交了印花稅,企業盈利已交利得稅,派息再徵稅是雙重徵稅。有不少長者辛勤一生,老來以收取股息作生活費,豈有再抽稅之理?而不少慈善團體和宗教組織都會以股息補貼機構運作,甚至以股息收入幫助有需要人士,例如華人永遠墳場委員會就以股息收入資助不少文化教育活動。
民粹政客或會辯解股息稅可以豁免小額投資者,但要分辨誰可豁免,就要審查所有參與股票市場的機構和個人,如果買賣股票基金的所有紀錄都要公開給政府計稅,將大大增加官僚干預企業的機會,豈如財金廿三條,有形之手將可以監控每一項買賣,嚇怕外資,金融中心也不保。
提倡股息稅者尤如壞心做壞事,與其開惡稅,不如嚴管開支,納稅人始能安心。
東方日報@曾俊華「龜兔賽跑」反駁「狼來了」(10-03-2014)
稱預警非要「閂水喉」
曾俊華昨日發表題為「防撞預警系統」的網誌,舉例指民航機均裝有防撞預警系統以防發生撞機意外,但有關預警也是假設機長未有採取任何行動而發出,以此類比工作小組報告的內容,直指沒有人應認為預警可以不理。
曾俊華其後再以「龜兔賽跑」的故事比喻開支增長持續高於收入增長的後果,其中烏龜代表收入、白兔代表開支,指即使白兔過去一直貪睡,讓烏龜先行,但只要白兔不再睡覺,不管烏龜領先多遠,白兔遲早一定會超越烏龜,以此寓意開支遲早會超越收入。
他又指,確認預警不代表政府要「閂水喉」,各政策局會繼續推出利民政策和基建項目,把餅「做大」,同時控制開支增長和設法增加收入,政府會按小組建議多管齊下避免結構性財赤出現。
另外,107動力上周在街頭訪問約三百八十名市民,發現約八成半市民指「很擔心」及「擔心」政府將入不敷支致財赤,主因是福利開支過高及基建嚴重超支。
am730@股息稅是財金廿三條(10-03-2014)
107動力進行納稅人對財赤看法民調,近八成人擔憂發生財赤,福利急增和基建超支是成因,受訪納稅人最反對股息稅。有民粹政客建議開徵股息稅,指李嘉誠的股息收入不用交稅是不公義,可笑是李嘉誠竟說不介意多交稅。李生富可敵國,僅捐款慈善教育達140億元,比邵逸夫捐的34億元還要多3倍。但他卻未說白股息稅的禍害深遠。
股票買賣有印花稅,企業盈利有利得稅,派息再徵稅是雙重徵稅。倘買賣股票基金紀錄要公開給計稅,豈如財金廿三條,有形之手可監控每買賣,嚇怕外資,金融中心不保。與其開惡稅,不如嚴管開支,納稅人始能安心。
晴報@曾俊華:財赤預警不容忽視(10-03-2014)
民間團體「107動力」過去兩周於中環訪問357名需納稅市民,結果68%受訪者擔心政府將出現財赤;分別有57%及44%人認為福利開支過多,和基建嚴重超支是導致政府將會出現財赤的原因。
另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表示,若開支持續增加勢致財赤,但他不會讓它出現。
調查指對於曾俊華表示不排除開徵新稅,37%人最反對開徵股息稅,32%反對開徵銷售稅。
組織指如徵收銷售稅會影響旅客來港購物意慾,造成更大損失,屆時本港市民購買生活用品亦需繳稅,會令「窮人更窮」。
另曾俊華以航機的防撞預警系統為比喻,指縱使兩者皆預測現有一切措施不變才會致禍,但仍不可忽視。
他又將本港的收入和開支比喻為烏龜和白兔,白兔雖然一直沉睡,但速度較快,不管烏龜領先多少,遲早一定會超越烏龜,即是開支會超過收入出現財赤。同時,他又在電台節目指不會讓結構性財赤發生。
新報@3分1市民反對徵股息稅(10-03-2014)
【新報訊】有民間團體的調查顯示,有近七成受訪納稅人擔心政府大幅增加經常性開支,庫房將會入不敷支出現財赤。調查團體指,倘政府開徵銷售稅,可能會影響旅客來港購物意欲,對香港經濟造成更大損失。
「107動力」在上周四及五兩天,訪問357名需納稅的市民,發現68%受訪者擔心政府將會入不敷支出現財赤;分別有57%及44%人認為福利開支過多和基建嚴重超支,是主要導致政府將會出現財赤的原因。對於財爺曾俊華表示不排除會開徵新稅,有37%人最反對開徵股息稅,亦有32%反對開徵銷售稅。
銷售稅令窮人更窮
「107動力」指出,若徵收銷售稅可能會影響旅客來港購物意欲,對香港經濟造成更大損失,屆時本港市民購買生活用品亦需繳稅,將令「窮人更窮」。又指現時企業已需繳納利得稅,倘開徵股息稅變相令企業要雙重繳稅,會對依靠股息來維持生活的市民帶來影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