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蘋果日報-網上論壇@環保藍圖與民為敵(24-05-2013)



特區政府剛發表「香港資源循環10年藍圖」,這類十年大計久不久就會提出,大都是高大空美言,年月過去,有沒有落實,成效如何,政府都不會開誠佈公。但既然政府說這是影響未來香港環保大業,筆者故且細閱一下,發現這次由大有為梁班子推出的環保藍圖有三大特色,分別是諉過於民、施罰於民和官民對立。

環保是涉及每一個人的重大議題,個人的習慣當然會影響環保成效,但由個人組成的機構,比個人更有影響力。而在香港這般大都會,規模最大最廣的機構就是政府。可是在整份十年藍圖中,政府機構自己本身有甚麼環保策略竟完全沒有提及,通篇都將罪過歸咎於市民,政府本身好像不用參與,甚至不用做環保示範。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文件前言說:「我們的家居設計不需要奢華堆砌;把廢物分類,我們好讓資源循環。」小市民的家居如何奢華堆砌,也不過數百呎,而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的建築物奢華堆砌卻會佔據堆填區大量空間。文件強調家居廢物量高,卻沒有提及建築廢物有多少是不必要的浪費,當中又有多少是由政府自已產生。

但觀乎近十年的政府新落成部門總部,只有越來越奢華堆砌,豪華大堂,玻璃外牆,都只是基本動作,這與殖民地時代中環政府總部大樓的實用主義風格南轅北轍。

政府先諉過於民,再施罰於民,文件反覆論述膠袋稅、玻璃稅、垃圾稅如何有效,迷信用稅金和罰款就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但香港的煙稅在回歸後增加了百份之一百,煙民仍有六十多萬人。香港的燃油稅高昂,可汽車數量與道路長度的比例是全球最高。究竟這類罪惡稅(Sin Tax)對環保有何實效仍然成疑,膠袋稅實施兩年後,香港的塑膠使用量不跌反升,大費周章實行膠袋稅,膠袋也不過佔堆填區少於百份之一的數量,文件提及的其他懲罰措施又會否繼續好心做壞事?

文件誠實交代香港的廢物回收量高達百份之四十八,不下於已實施種種措施的台北和首爾等地的回收率。可是文件未有分析香港現時回收率高的原因,風雨不改收集廢紙的小市民,遍布全港的收買電器小商人,巡迴大街小巷的回收車隊,政府都沒有關注這些民間自發的環保力量,文件只覆述政府建設各項設施,彷彿環保問題就可以解決。

有民間機構提出處理固體廢物的有效方法,例如青洲英坭廠便曾於2006年向政府作出建議研發的環保廢物熔化系統,令固體廢物毋須棄置於堆填區,有助紓緩堆填區壓力,但這些民間建議卻不會在政府文件提及,香港的環保前境憂矣。

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