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太陽報@SUN搞作:吳得掂耍太極(05-05-2014)


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被迫停辦,吳得掂話已將附近幼稚園空缺資料上載網頁;亦有唔少人認為應放寬幼稚園設在大廈二樓或以上樓層,不過一問佢點睇,佢就話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傾緊,咁樣耍太極法,真係唔得掂囉!

商報@吳克儉:研幼稚園上樓建議(05-05-2014)



【香港商報訊】記者呂文蕙報道:早前有辦學團體建議政府檢討「學前機構辦學手冊」,容許幼稚園在2樓或以上樓層開辦,令小型幼稚園減輕租金壓力。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表示,手冊要求學校高度最高不能超過24米,原則上需建於地面或毗連的平台1樓,但部分情況局方會作彈性處理,15年免費教育委員會將就各方面的建議作詳細考慮放寬等相關問題。

直資校有自由度處理招聘

吳克儉昨午出席一項公開活動後稱,局方現時在部分公私營屋苑已預留幼稚園設施,公屋亦有預留單位作幼稚園校舍,非牟利及慈善辦學團體可以透過參與校舍分配計劃,待獲配校舍。他又說,現時約七至八成幼稚園都有參加學券制,租金及校址都受保障,亦有部分學校參與租金發還機制,至於私營辦學團體,就需要自行處理租金問題。

此外,對於有直資學校在招聘「中文科學位教師」告示中,加插要求應徵者須「以普通話為母語」的條款,引起教育界爭議。吳克儉指,當局一直鼓勵學校優先聘用接受本地師資培訓的教師,其他人在本地教學時,亦要符合本地學校任教准用或檢定教師要求,不排除亦有香港人以普通話為母語,在內地或台灣求學,再返回香港執教的情況,他強調只要應徵的教師符合教師註冊要求,都可以獲得聘用,認為直資學校有自由度自行處理招聘事宜。

另外,吳克儉昨日亦回應天水圍德怡幼稚園停辦風波,指局方曾承上月底至本月初,將德怡幼稚園附近的幼稚園空缺資料上載網頁,家長亦已知悉,希望學校在新學期開始前會更新資料。

太陽報@德怡幼園迫遷爆爭議 70%受訪者撐放寬「上樓」(05-05-2014)




【本報訊】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被迫遷事件引起社會關注,「107動力」上周於藍田、將軍澳及中環訪問三百九十人,近七成半受訪者贊成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逾七成人同意全面放寬幼稚園設在大廈二樓或以上樓層,認為可增加幼稚園選址彈性,以及解決舖位不足及租金高昂的問題。「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據地產代理網頁資料,地舖與二樓或以上樓層租金差距兩至三倍,政府如全面放寬幼稚園「上樓」,可避免德怡事件再發生。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一個活動後稱,現行規定幼稚園校舍高度不可超過二十四米,原則上須建於地面或毗連的平台一樓,以方便兒童,但亦存有彈性,辦學機構需向教育局申請,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正討論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事宜,至於德怡停辦風波方面,他稱已將附近幼稚園的空缺資料上載網頁,家長亦已知悉。

宜優先聘本地師資

另外,對於有直資學校在招聘中文科學位教師告示中,加插要求應徵者以普通話為母語的條款,惹來教育界爭議。吳克儉指,局方鼓勵學校優先聘用已接受本地師資培訓的人士,強調需符合准用及檢定教師註冊要求方可在港執教,但他不排除有港人以普通話作母語,又指直資學校有自由度處理招聘事宜。

成報@團體促制訂幼園專用土地政策(05-05-2014)



【本報港聞部報道】有團體指出,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因租金問題要停辦風波,反映本港出現學前教育校址競爭激烈的現象,該組織上周派員在藍田、將軍澳及中環街頭成功訪問390名市民,顯示近七成半受訪者贊成政府要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當中最多人同意全面放寬幼稚園在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開設幼稚園,以解決舖位不足和租金高昂問題。

進行調查的「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出,根據地產代理網頁資料,地舖與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的租金差距二至三倍,教育局若願放寬2006年起執行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不再限制幼稚園只在地下或平台樓層開設,將可避免早前德怡幼稚園因租金問題要停辦的事件。

他並建議,政府參考私立大學做法,由政府撥出部分土地作幼稚園用途,即使因資源問題未能撥出土地,都應與房委會、房協、市建局等機構協調,盡可能提供政策,協助幼稚園辦學團體,避免要與商家競爭地舖。

吳克儉:公屋有預留作校舍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公開場合後回應,指出現時公共屋有單位預留作幼稚園校舍,非牟利團體可透過校舍分配計劃獲配校舍,亦可透過租金發還機制獲租金津貼。他又指出,15年免費教育委員會會就各方面建議作詳細考慮。對於有直資學校聘請普通話為母語的教師,吳克儉指出,當局一向鼓勵優先聘用在本地接受師資培訓的教師,不排除有其他教師以普通話為母語,在台灣或內地畢業,他強調,只要符合教師註冊要求,都可以獲聘用。

蘋果日報@幼園或放寬樓層限制(05-05-2014)



【本報訊】天水圍德怡幼稚園被迫遷,500多名學童的上學問題仍未解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圖)昨重申,政府承諾在上月底、本月初,將區內附近幼稚園有關空缺放上互聯網,相信有關家長都已知悉,希望家長能按需要處理問題。坊間提出幼稚園專用地的建議,吳克儉只表示,現時在公共屋或私人屋苑內,已有預留一些幼稚園設施。

要顧及是否方便兒童

對於幼稚園的租金飆升,令辦學團體面臨加租或迫遷壓力,政府是否可放寬到二樓以上可開辦幼稚園?吳克儉回應指,政府原則上希望幼稚園是設於地面,或是毗連平台的一樓,因要顧及是否方便兒童。不過,政府可作彈性處理,但幼稚園需要向教育局申請。而且,七至八成幼稚園都參與了學券計劃,租金是受到保障。餘下的私營幼稚園這部份,很多時候是按自己的需要去處理有關問題。

此外,被問及直資學校聘請普通話老師,會否擔心會給予社會一種印象,認為這是普教中政策的副作用?吳克儉指,直資學校有自行聘用教員的自由度,應交回學校自己去處理。

星島日報@幼園盼准「樓上鋪」設校舍(05-05-2014)


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不堪貴租而被逼結業,令幼稚園面對租金壓力備受關注。有團體建議政府檢討「學前機構辦學手冊」,容許在二樓或以上樓層開辦幼稚園。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辦學手冊規定幼稚園須在地面或平台一樓開設,是考慮到學童上學便利,強調部分情況可彈性處理,免費幼教委員會亦會考慮是否放寬的問題。

吳克儉:可彈性處理

議政團體「107動力」上周以街頭問卷方式,訪問了三百九十名市民,近七成半受訪者贊成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逾七成人同意全面開放幼稚園在大廈二樓或以上樓層為校址,提高校舍選址彈性,以解決鋪位不足及租金昂貴等問題。

團體召集人何民傑指,教育局在○六年規定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限制幼稚園只能在地下或平台樓層開設,但地鋪與「樓上鋪」租金差距兩至三倍,認為當局應放寬政策,避免幼稚園因租金問題停辦的事件重演。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出席公開活動後回應指,現時做法是考慮到學童上學便利,而《教育條例》亦訂明學校校舍高度不能超過二十四米。對於團體建議開放幼稚園以「樓上鋪」作為校址。他指當局可彈性處理,並交給免費幼教委員會研究。他重申,當局有要求公屋及私人樓宇預留鋪位作幼稚園校舍,前者由當局進行公開公平的校舍分配,供非牟利或慈善團體辦學。

普通話教師廣告有回應

另外,保良局顏寶鈴書院早前招聘普通話教師的廣告,把普通話須為母語列作入職要求,校長康羅賜珍昨指純屬誤會,又指校內教師均是港人,校方今日正式回應事件。吳克儉回應指,政府鼓勵學校優先聘用接受本地師資培訓的教師,但不應排除有港人以普通話為母語,而在兩岸升學的畢業生,只要符合本地學校任教准用或檢定教師要求,亦可在港執教,當局尊重校方自決。

東方日報@防重演德怡被迫遷 促訂幼園專用土地(05-05-2014)


【本報訊】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被迫遷事件引起社會關注,「107動力」上周於藍田、將軍澳及中環訪問三百九十人,近七成半受訪者贊成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逾七成人同意全面放寬幼稚園設在大廈二樓或以上樓層,認為可增加幼稚園選址彈性,以及解決舖位不足及租金高昂的問題。「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據地產代理網頁資料,地舖與二樓或以上樓層租金差距兩至三倍,政府如全面放寬幼稚園「上樓」,可避免德怡事件再發生。

有團體成員扮演吳克儉,將印有「幼稚園」的旗仔釘在地圖上,促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

「上樓」需向教局申請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一個活動後稱,現行規定幼稚園校舍高度不可超過二十四米,原則上需建於地面或毗連的平台一樓,以方便兒童,但亦存有彈性,辦學機構需向教育局申請,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正討論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事宜。

至於德怡停辦風波方面,吳克儉稱已將附近幼稚園的空缺資料上載網頁,家長亦已知悉。

另外,對於有直資學校在招聘中文科學位教師告示中,加插了要求應徵者以普通話為母語的條款,惹來教育界爭議。吳克儉表示,局方鼓勵學校優先聘用已經接受本地師資培訓的人士,強調需要符合准用及檢定教師註冊要求方可以在港執教,但他不排除有港人以普通話作母語,又指直資學校有自由度處理招聘事宜。

新報@幼稚園難遷高層避貴租(05-05-2014)


【新報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回應有團體建議政府檢討「學前機構辦學手冊」,容許幼稚園在2樓或以上樓層開辦時表示,辦學手冊要求學校高度最高不能超過24米,但部份情況會彈性處理,15年免費教育委員會亦會考慮是否放寬。他又指當局現時已在部份公私營屋苑預留幼稚園設施,公屋更有特別要求,非牟利及慈善辦學團體要參與公平分配計劃。

吳克儉昨出席一項活動時作上述表示,被問及天水圍德怡幼稚園最新情況時,他表示教育局已把附近幼稚園的空缺資料放上網,希望學校在新學期開始前更新資料。他強調,現時七至八成幼稚園都有參與學券制,租金及校址都受保障,亦有部份學校參與租金發還機制,私營辦學團體就要自行處理租金問題。

對於有直資學校聘請普通話教師時,要求應徵者以普通話為母語,吳克儉表示政府鼓勵學校優先聘用接受本地師資培訓的教師,其他人在本地教學,要合乎本地學校任教准用或檢定教師要求,可作更多解釋。他表示,不應排除亦有香港人以普通話為母語,在內地或台灣升學,然後返回香港執教的情況。

被指招聘中文科學位教師要求必須以普通話為母語的直資中學、土瓜灣保良局顏寶鈴書院,校長康羅賜珍昨晚回應傳媒查詢時,強調事件純屬誤會,表示該校是想聘用乎合基準的香港人任教,而該校所有教師亦是港人。

團體促政府撥地建校

另外,「107動力」上星期在街頭進行問卷調查,發現390名受訪市民中有75%贊成政府要為幼稚園制訂專用土地政策,當中最多人同意全面放寬幼稚園在大廈2樓或以上開設幼稚園,以解決舖位不足及租金昂貴等問題。

召集人何民傑表示,根據地產代理網頁資料,地舖與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的租金,差距達2至3倍,認為若教育局願意放寬2006年起執行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不再限制幼稚園只在地下或平台樓層開設,將可以避免早前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因為租金問題而要停辦的事件重演。他又建議政府,應參考私立大學做法,由政府撥出部份土地作幼稚園建校用途,即使因資源問題未能撥出土地,都應與房委會、房協、市建局等機構協調,盡可能提供政策,協助幼稚園辦學團體,避免要與商家競爭地舖爭租地舖。

文匯報@75%市民挺「樓上幼園」寬限(05-05-2014)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幼稚園校舍租金差異極大,成為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其中一個難題。有團體調查就發現,約七成半的受訪市民支持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及放寬在大廈2樓或以上開設幼稚園以增加選址彈性,以解決租金昂貴及舖位不足等問題。團體建議,當局若容許幼稚園在符合安全標準的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開設幼稚園,以減輕租金及加學費的壓力。

「107動力」上周在將軍澳及中環的街頭進行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390名市民,了解市民對制定幼稚園用地及選址的意見,當中有44%受訪者有子女就讀幼稚園。結果顯示,74%受訪者贊成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另約七成半人認為全面放?辦學團體在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開設幼稚園的規定,可以增加幼稚園選址彈性,增加學費下調空間,解決舖位不足及租金高昂等問題。昨日新聞發布會上,「107動力」成員戴上面具扮成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將「幼稚園」釘在一幅香港地圖上,要求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

團體:紓租金高昂缺舖

教育局2006年實施《學前機構辦學手冊》,要求學前機構選校址位置盡可能設於地下或毗連平台的1樓。組織召集人何民傑表示,地產代理網頁資料顯示,位於市區的地舖租金,與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的租金普遍相差2倍至3倍,而每年有約20所至30所幼稚園開辦與結業,辦學機構和家長均面對很大的不穩定性。他建議政府盡快放寬相關指引,讓部分小型幼稚園以較便宜的租金「上樓」。他相信,放寬規定以減輕校舍租金壓力,可避免早前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因租金問題而停辦的事件重演。

倡跨部門助幼園覓地

何民傑又建議政府應為幼稚園制定專用土地政策,具體可參考政府推動私立大學的做法,由教育局統籌及物色幼稚園用地,與房委會、房協、市建局等部門協調,按地區人口比例提供用地供幼稚園競逐營辦,減低營運開支和租金成本。組織稍後約見教育局反映意見。

成報@幼稚園風波背後的三個重點(05-05-2014)



上月初,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因租約到期,不及另一間辦學團體出價高,後來業主與英藝幼稚園簽了新約,德怡需於8月底遷出停辦,受影響家長到長實和政總抗議,引發一場風波,輿論一面倒將事件塑造成業主與家長的對立,甚至演變成階級鬥爭,卻似乎忽略了風波背後的三個重點。

第一點,是大部分市民根深柢固認為天水圍嘉湖山莊物業均由長實發展興建擁有,但事實是,經過20多年的業權重組,現時德怡幼稚園的校舍業主為置富產業信託,而非長實子公司,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雖各持置富約22%和約6%基金單位,但非置富管理人,其管理人為置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Fortune)Limited, 隸屬新加坡上市公司ARA集團,長實只持有ARA集團7.84%股權,所以家長和校方不應將長實視為攻擊目標。

第二點,除了德怡的租務風波,元朗及天水圍亦有兩間幼稚園早前亦因租金發生問題,其中一間不獲業主續租,需於7月底停辦;另一間則在多番議價後達成協議續租。情況反映現時本港學前教育校址競爭激烈,而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於出租舖位的業主,而是政府未有將學前教育的校舍土地納入規劃計算,令私營幼稚園面對校舍選址困難,政府應立馬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

另外,根據教育局為幼兒中心和幼稚園編訂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要求學前機構的地點盡可能設在地下或毗連平台的一樓。然而,地舖和一樓的商業舖位租金較高昂,建議教育局全面放寬學生人數較少的幼稚園,將校舍設於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附帶條件是要確保走火通道符合規格,及大廈內環境適合小童停留。既可助小型幼稚園「上樓」,紓緩土地短缺,租金下降亦可減低學費,減輕家長負擔。

最後,事件亦揭示出:2006年政府推出的幼稚園學券制,遺禍深遠。因為學制的精神原是給家長和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但現行的學券制中,學券計劃無視學校的教學特色和質素,一刀切將全港九百多間幼稚園硬分為「牟利」與「非牟利」,私營的「牟利幼稚園」被踢出計劃,錢根本沒有跟家長和學生走,而是直接交學校手,並且只限非牟利幼稚園,完全違反了這個原則,破壞香港幼稚園的多元化生態,令私營獨立的幼稚園完全處於挨打狀態,同時剝奪了家長的選校自由,造成社會分化。

本港目前共有969間幼稚園,其中700多間有參與學券制,其餘200多間是私立獨立運作的幼稚園,隨出生率增長,對幼稚園學額需求日增,政府應從速審視本港學前教育政策,包括落實學券到所有幼稚園、規劃幼稚園專用土地,以及研究放寬幼稚園選址。

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大公報@團體倡放寬幼園「上樓」限制 有助解決舖位不足租金昂貴(05-05-2014)



天水圍一幼稚園因租金問題面臨停辦使幼稚園用地頓成社會熱點。有團體調查稱指七成受訪家長贊成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當中最多人同意全面放寬幼稚園在大廈二樓或以上開設幼稚園,聲稱有助解決舖位不足及租金昂貴等問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稱,十五年免費幼稚園委員會會深究有關建議。大公報記者毛依文

「107動力」上星期於街頭訪問390名市民,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者贊成制定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同時,77%受訪市民認為全面放寬在大廈二樓或以上樓層開設幼稚園,可令學費有下調空間。該組織召集人何民傑表示,地舖及一樓商業舖位租金高昂,在保證安全下允許幼稚園在二樓或以上樓宇開辦,將解決租金高昂問題,避免早前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不敵高租金事件重演。

租金差距兩至三倍

何民傑指出,2006年生效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要求學前機構選址盡量遠離鬧市或繁忙街道,以減少交通意外危險及噪音影響,同時要求學前機構位置盡可能設在地下或毗連平台的一樓。他認為,與二樓或以上舖位相比,地鋪和一樓商舖租金高昂, 「有大概兩至三倍差距」,極大增加幼稚園租金壓力。

「一些普通業主不願將舖位租給幼稚園。因為幼稚園不能帶動商業發展,可能他們更願意租給超市等商業機構。」何呼籲教育局盡快檢討《學前機構辦學手冊》,放寬選址「金剛圈」,幫助一部分小型幼稚園「上樓」以減輕租金壓力,進而降低學費減少家長負擔。

何民傑又建議參考私立大學,由政府撥出部分土地供幼稚園建校,在一些屋商場或市政大樓規劃時預留位置給幼稚園,並針對幼稚園設計大樓各安全設施。他舉例,天水圍天耀社區中心五樓及同區天悅服務設施一至三樓均設幼稚園。即使因資源問題未能撥出土地,亦可與房委會、房協、市建局等機構協調,盡可能提供政策,協助幼稚園辦學團體,避免「同行相爭」或與商家競爭地舖。

回應調查結果及建議,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天下午表示,現時屋有單位預留作幼稚園校舍,非牟利團體可以透過校舍分配計劃獲配校舍,亦可透過租金發還機制獲租金津貼。現時全港七至八成幼稚園是學券制,他說這些學校租金有保障。

吳克儉稱可作彈性處理

談及是否開放幼稚園「上樓」限制,吳克儉說出於安全等考慮,原則上學前機構位置宜設在地面或毗鄰平台的一樓,但如辦學團體有需要,亦可向教育局申請,作彈性處理。而十五年免費教育委員會會就各方面建議作詳細考慮。至於天水圍德怡幼稚園問題,他說已將附近仍有空缺的幼稚園資料上載網絡,家長可以自行選擇。

對於放寬大廈二樓或以上樓宇做幼稚園教室,教聯會幼兒教育發言人林翠玲表示關注, 「如果教室夾在六七八樓,往往有民居聲浪,一旦走火警,或面對危險和人流擠逼問題。」她說,往年當局審批住宅樓宇設教室,會規定設於二樓的幼稚園,須在地下舖位樓梯可直達。幼稚園小朋友一旦要疏散,就可以有三條樓梯使用。至於建議訂立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她認為現階段不可行, 「現在香港能用的土地都被規劃去建屋了。」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107動力@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問卷調查發佈會(04-05-2014)



就上月天水圍一家私營幼稚園因租務問題引發的風波,反映本港出現學前教育校址競爭激烈的現象,107動力於上周一連三日派員在藍田、將軍澳及中環的街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市民對制定幼稚園用地及選址的意見。我們並於今天5月4日舉行「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問卷調查發佈會」,於發佈會上,由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公佈問卷調查結果及就結果發表意見。

是次調查共訪問了390名市民。調查顯示,有288名(74%)受訪市民贊成政府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同時,有280名(72%)的受訪者同意全面放寛幼稚園在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可以增加幼稚園選址彈性。有298名(76%)受訪者同意全面放寛幼稚園在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可以解決鋪位不足及租金高昂等問題。有302名(77%)受訪者同意全面放寛幼稚園在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可令學費有下調空間,同時,在發佈會中,107動力成員更扮成教育局長吳克儉,然後將一些印有「幼稚園」的旗仔,釘在一幅香港地圖上,比喻政府應如中小學一樣,制訂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表示:「問題癥結不在於出租舖位的業主,而是政府未有將學前教育的校舍土地納入規劃計算。我們要求 政府為幼稚園用地作出長遠及全面的規劃,就如現時的中學及小學用地一樣。」

另外,根據教育局為幼兒中心和幼稚園編訂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要求學前機構的地點應盡量遠離鬧市或繁忙的街道,以減少交通意外的危險及噪音的影響,以及不可設於工業樓宇、貨倉、店舖、戲院、百貨公司或其他危險樓宇。其中一項,是要求學前機構的位置盡可能設在地下或毗連平台的1樓。但地舖和一樓的商業鋪位租金較高昂,增加幼稚園租金壓力,107動力建議教育局全面放寛學生人數較少的幼稚園,將校舍設於大廈2樓或以上樓層,附帶條件是要確保走火通道符合規格,及大廈內環境適合小童停留。這樣應可助一部份小型幼稚園「上樓」,租金下降亦可減低學費,減輕家長負擔。

事實上,有關的規定是2006年才開始生效,而在2006年以前已設立在一樓平台以上的幼稚園則不受影響,故現時仍可見在較高樓層的幼稚園。另外,亦可見某些幼稚園設在屋邨商場或市政大樓的較高樓層,在規劃時已預留位置給幼稚園,故當局在樓面設計上完全為幼稚園設計。(例子:天水圍天悅邨服務設施大樓1至3樓、天水圍天耀邨天耀社區中心 5 樓,均設有幼稚園) 這些例子同時證明預留幼稚園專用土地政策的必要。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成報@股息稅查死股民(29-03-2014)


在政府傾側扶貧的施政方向下,香港中產人士經濟壓力愈見沉重,每年交稅已是一大負擔,時刻冀盼政府推出紓壓措施改善生活。然而,此時竟有民粹政黨提出,要求開徵股息稅,他們針對靠股息收入的股東和股民,認為他們收取的股息,沒有計入薪俸稅或個人入息稅,是「不公義」。提出此論點的人可能忽略了,股票買賣時已徵收印花稅、企業盈利已繳交利得稅,如果派息再徵稅就是雙重徵稅,這樣對納稅人又公平嗎?

開徵股息稅除會打擊本港投資氣氛、破壞長久的簡單低稅制度,亦影響股民生計。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早前以440億元將屈臣氏24.95%股權出售予新加坡淡馬錫,扣除129億元作為和黃一般營運資本,其餘全數301億元派發給股東,作為特別股息,即是說,是項交易所得到的利潤,大部分歸於股東。反映企業上市既讓商家集資,同時造就小股民投資積聚財富。

但一旦徵收股息稅,上市公司為了減少交稅,極可能將盈餘轉作為投資非必要的項目,甚至可以透過發送紅股,代替派發股息,再透過出售股票套現避稅。最受影響的是股東和小股民,投資回報大打折扣。

股息稅亦窒礙了企業上市的動機,轉而尋找其他途徑籌集資金,借貸是其中一個最普遍和可行的方法。然而,借貸過度將導致經濟危機,甚至破產及引發經濟衰退。

另外,假如股息稅可豁免向小額投資者徵收,即是會有相應的審查機制,直接影響所有參與股票市場的機構和投資者,他們屆時要將所有買賣股票基金紀錄公開給政府審查,不排除日後演變成官僚干預企業的結果,對投資者來說,恍如財金廿三條。

簡單低稅制是香港得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原因,資料顯示,世界主要跨國集團均在香港設立辦事處,而本港股市更是國際熱錢的主要棲息地。綜觀其他地區近年不斷致力減稅,以提升吸引力、改善營商環境,爭取外資青睞,我們豈能推出這項百害無一利的新稅基,自毀長久以來辛苦建立的優勢?

107動力召集人/恆生管理學院通識兼任講師 何民傑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南華早報@Life sweetest for private home owners:study(26-03-2014)


Research finds one-off relief measures benefited private home owners more than needy families

Private home owners have emerged as the greatest beneficiaries of “sweeteners”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The group received HK$63.1 billion from one-off relief measures in that time – as opposed to HK$16.6 billion received by needy families, found research by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made available yesterday.

The finding appears to contradict claims by the government that needy families were the major beneficiaries of its relief measures, as the group benefited from only 7.6 per cent of the HK$220 billion spent on such measures between the fiscal years 2007-08 to 2013-14. Home owners received 29 per c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 Hong Kong permanent resident aged 18 or above who was also a taxpayer and a private flat owner received an average of HK$16,003 during the seven years. This was mainly due to rates waivers, property tax reductions and salaries tax rebates.

However, a permanent resident aged 18 or above who was a public tenant receiving social welfare payments received an average of only HK$12,116.

Veteran social worker Sze Lai-shan, of the 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sation, was not surprised. “The research only confirmed our observa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is not doing enough to help the poor. That is why Hong Kong’s poverty problem is not improving.”

But Raymond Ho man-kit of Momentum 107, which represents the middle class, said: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pay back taxpayers when it has a surplus. And thi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relief measures or sweeteners, which are a kind of social welfar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brief the government had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its revenue” and “the discrepancy totalled HK$442 billion between 2004-2005 and 2013-2014”.

“Years of revenue under-estimation may have restricted tot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growth as Hong Kong has to spend within its means,” it said.

In his 2014-15 budget,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proposed reducing one-off relief measures to HK$20 billion in 2014-15 – down from the HK$33 billion spent in 2013-14.The research brief said “retrenchment was likely to continue …in view of the need to contain expenditure growth”.

都市日報@行業叫苦控訴樓辣招(24-03-2014)


政府推出樓市辣招接近一年半,本港樓市至今仍陷於冰封。本港2月份住宅買賣登記只有3,159宗,創96年有紀錄以來新低。辣招除直接困擾約三萬名地產代理生計外,周邊多個行業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有搬運公司指生意下跌四成,按揭中介公司生意額少了近一半。關注辣招團體107動力估計,辣招困擾十多個行業,涉及僱員人數達十五萬,認為政府有必要考慮減辣或撤辣。

慘遭牽連
「辣招出現,首當其衝當然是一班地產代理生意大不如前,生計出現問題,我們亦同樣備受影響。我們公司在去年的生意額,較前年整體下跌四成,有些較小型行家更已被迫結業。」經營搬運公司的劉輝明無奈道。
消委會指去年搬運公司的投訴上升三成,劉輝明承認,有些公司為了有生意,甚至以不當手法圖利,例如有些公司會先以很低的價錢去吸引客人,到搬屋後,再逐件逐件傢俬向客人收費。

搬屋公司生意跌四成
搬屋前,小業主當然要為新居裝修,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全香港現時有20萬名建築工人,主要做家居裝修的就估計有3至5萬人,二手樓市被辣招導致少了近三至四成成交,令到裝修工人失業一度達7%,「做開裝修又不能夠轉行做地盤,政府要失業的裝修工人改做甚麼?」
小業主買樓前,大多要向銀行申請按揭,本港現時便約有50間中小型的按揭中介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樓按資訊,他們的營運收入百分之百來自銀行轉介費。從事按揭中介人多年的莫耀強慨嘆,辣招推出後,按揭中介公司的營運收入下跌55%,但員工的工作量卻未有減少,原因是雖然有人問津,但是不少客戶最終因政府辣招而擱置置業計劃。

小餐館生意亦受影響
辣招連帶周邊行業也受影響。在元朗經營小餐館的鄧榮輝表示,其餐館的生意一半為附近街坊,一半是在附近工作的運輸及裝修工人,以前裝修工人除了午餐外,放工後都會到餐館晚飯,叫幾枝啤酒,但自辣招後,這批工人少了工開,唯有節儉些,只買二十多元的飯盒便算。他坦言,近半年其餐館生意大跌了幾成。

am730@本地立法第107條(21-03-2014)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撰文說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推算,香港將有結構性財赤並非杞人憂天,因人口老化和經濟周期等因素導致經濟未來增長每年平均只有2.8%。

但陳並沒交代政府開支飆升如何引發結構性財赤。以社福經常開支為例,梁振英上任前是逾400億元,今年高達逾580億元,兩年增幅達32%。無論經濟增長是2.8%還是8.2%,也肯定違反基本法第107條有關財政預算必須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

陳文卻指這只是「提醒」,那普選特首要由提委會提名又怎麼不只是「提醒」?曾蔭權的財預明言憲法只容許中期赤字,結構性赤字即是違憲。我們應該認真考慮任志剛在中大發表的研究建議,將第107條進行本地立法,才能確保香港不會破產收場。

商報@立法確保香港不破產(18-03-2014)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撰文,指香港面臨結構性財赤并非杞人憂天,因本港人口老化和經濟周期等因素,經濟未來直至2041年的廿多年間,每年平均只增長2.8%。但陳局長并沒交代政府開支狂飆引發結構財赤,又辯稱《基本法》第107條只是要提醒香港政府要更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非要為香港的開支設限或認為開支不能增長云云。

結構性財赤非杞憂
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推算,本港人口會在未來20至30年內持續上升,由現時的720萬增至2041年的850萬,惟增長步伐會逐步放緩。人口結構會出現遽變:不出30年,65歲及以上長者數目會由現時的100萬,激增至2041年的260萬,屆時差不多每3人便有1名長者,而每8人更有1名年邁長者,即80歲及以上的人士。

人口老化會為公共財政帶來深遠影響,勞動人口不斷縮減,稅收愈來愈少,直接影響庫房收入。財赤迫在眉睫,特區政府應致力制訂更為周全的公共財政規劃,以應付各種挑戰。然而,政府所做的恰恰相反,不但沒有量入為出,反而年年大手筆增加恒常福利項目開支。

本屆政府上任兩年,福利項目開支增幅達32%。今年更高達580多億元,比以前的400多億元增加180億元,肯定違反了基本法第107條,有關財政預算必須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勢將對庫房造成沉重負擔,終引發結構性財赤。

曾蔭權任財政司司長時,在財政預算案曾明言,憲法只容許中期赤字,結構性赤字即違憲。曾在1999至2000年度財政預算案表明:「要為中期財政狀况奠定穩固基礎,我們必須小心控制政府開支增長。香港其中一項基本的財政指引,是確保開支增長率在一段期間內不超越整體經濟增長的速度。為遵循此指引,我們多年來均按照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趨勢,計劃政府開支增長。」 宜為第107條立法

曾蔭權強調有意識地在經濟低潮中維持原有的開支計劃,而不選擇削減開支,以免使經濟進一步衰退。而隨着經濟復蘇,會在中期內必須逐步調節,令開支增長漸次恢復和經濟增長相適應,反映其深明謹守基本法107條的理財原則何其重要。

本屆政府上場短短兩年,便導致收支失衡,特區政府應認真考慮任志剛在中大發表的研究建議,將第107條進行本地立法,以確保香港不會破產收場。

成報@股息稅壞心做壞事(14-03-2014)


財爺在網誌表示香港在七到十五年後將要面對結構財赤,更表示不排除會開徵新稅。107動力進行了納稅人對財赤看法的民調,近八成人擔憂財赤會發生,福利急增和基建超支就是財赤成因,而受訪納稅人最反對股息稅。

為什麼有政客建議開徵股息稅?說到底不過是以民粹仇富心態出發,並未有關注股息稅將帶本破壞性影響。他們指李嘉誠的股息收入不用交稅是不公義,雖然李嘉誠太大方,並說不介意多交稅,但不等如他也支持開徵股息稅。當然,李生富可敵國,僅是捐款慈善教育已達140億港元,比邵逸夫捐的34億還要多4倍,多交稅對他個人而言影響不太,但股息稅遵卻會對香港禍害深遠。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1998年2月發表的《根本稅法改革與企業財務政策》,研究員威廉·金特里和R.格倫·哈伯德解釋了股息稅創造無數扭曲和減少經濟增長的問題。 首先,股息稅增加稅務法例的規範,阻礙正常的儲蓄和投資。 其次,股息稅導致企業過於依賴債務,而不是股權融資。 而債台高築的公司更容易破產而引發經濟衰退。 第三,股息稅誘使企業減少支付股息,轉而保留盈餘,這可能會導致企業投資浪費或無利可圖的項目。 第四,股息稅阻礙從商者以企業形式發展業務。 第五,股息稅大大增加金融工程師設計避免和逃避稅收的機會。

股票買賣交了印花稅,企業盈利已交利得稅,派息再徵稅是雙重徵稅。有不少長者辛勤一生,老來以收取股息作生活費,豈有再抽稅之理?而不少慈善團體和宗教組織都會以股息補貼機構運作,甚至以股息收入幫助有需要人士,例如華人永遠墳場委員會就以股息收入資助不少文化教育活動。

民粹政客或會辯解股息稅可以豁免小額投資者,但要分辨誰可豁免,就要審查所有參與股票市場的機構和個人,如果買賣股票基金的所有紀錄都要公開給政府計稅,將大大增加官僚干預企業的機會,豈如財金廿三條,有形之手將可以監控每一項買賣,嚇怕外資,金融中心也不保。

提倡股息稅者尤如壞心做壞事,與其開惡稅,不如嚴管開支,納稅人始能安心。

東方日報@曾俊華「龜兔賽跑」反駁「狼來了」(10-03-2014)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引述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研究,預警香港最快七年後將出現結構性財赤,隨即引起「狼來了」及報告假設不切實際等批評。曾俊華於網誌逐一反駁質疑,引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寓意開支增長持續高於收入增長的後果,除非有人證明未來經濟正面因素,可令實質經濟增長提高至每年平均百分之五點四,否則結構性財赤結果仍然會出現。

稱預警非要「閂水喉」
曾俊華昨日發表題為「防撞預警系統」的網誌,舉例指民航機均裝有防撞預警系統以防發生撞機意外,但有關預警也是假設機長未有採取任何行動而發出,以此類比工作小組報告的內容,直指沒有人應認為預警可以不理。

曾俊華其後再以「龜兔賽跑」的故事比喻開支增長持續高於收入增長的後果,其中烏龜代表收入、白兔代表開支,指即使白兔過去一直貪睡,讓烏龜先行,但只要白兔不再睡覺,不管烏龜領先多遠,白兔遲早一定會超越烏龜,以此寓意開支遲早會超越收入。

他又指,確認預警不代表政府要「閂水喉」,各政策局會繼續推出利民政策和基建項目,把餅「做大」,同時控制開支增長和設法增加收入,政府會按小組建議多管齊下避免結構性財赤出現。

另外,107動力上周在街頭訪問約三百八十名市民,發現約八成半市民指「很擔心」及「擔心」政府將入不敷支致財赤,主因是福利開支過高及基建嚴重超支。

am730@股息稅是財金廿三條(10-03-2014)


107動力進行納稅人對財赤看法民調,近八成人擔憂發生財赤,福利急增和基建超支是成因,受訪納稅人最反對股息稅。有民粹政客建議開徵股息稅,指李嘉誠的股息收入不用交稅是不公義,可笑是李嘉誠竟說不介意多交稅。李生富可敵國,僅捐款慈善教育達140億元,比邵逸夫捐的34億元還要多3倍。但他卻未說白股息稅的禍害深遠。

股票買賣有印花稅,企業盈利有利得稅,派息再徵稅是雙重徵稅。倘買賣股票基金紀錄要公開給計稅,豈如財金廿三條,有形之手可監控每買賣,嚇怕外資,金融中心不保。與其開惡稅,不如嚴管開支,納稅人始能安心。

晴報@曾俊華:財赤預警不容忽視(10-03-2014)


民間團體「107動力」過去兩周於中環訪問357名需納稅市民,結果68%受訪者擔心政府將出現財赤;分別有57%及44%人認為福利開支過多,和基建嚴重超支是導致政府將會出現財赤的原因。

另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表示,若開支持續增加勢致財赤,但他不會讓它出現。

調查指對於曾俊華表示不排除開徵新稅,37%人最反對開徵股息稅,32%反對開徵銷售稅。

組織指如徵收銷售稅會影響旅客來港購物意慾,造成更大損失,屆時本港市民購買生活用品亦需繳稅,會令「窮人更窮」。

另曾俊華以航機的防撞預警系統為比喻,指縱使兩者皆預測現有一切措施不變才會致禍,但仍不可忽視。

他又將本港的收入和開支比喻為烏龜和白兔,白兔雖然一直沉睡,但速度較快,不管烏龜領先多少,遲早一定會超越烏龜,即是開支會超過收入出現財赤。同時,他又在電台節目指不會讓結構性財赤發生。

新報@3分1市民反對徵股息稅(10-03-2014)


【新報訊】有民間團體的調查顯示,有近七成受訪納稅人擔心政府大幅增加經常性開支,庫房將會入不敷支出現財赤。調查團體指,倘政府開徵銷售稅,可能會影響旅客來港購物意欲,對香港經濟造成更大損失。

「107動力」在上周四及五兩天,訪問357名需納稅的市民,發現68%受訪者擔心政府將會入不敷支出現財赤;分別有57%及44%人認為福利開支過多和基建嚴重超支,是主要導致政府將會出現財赤的原因。對於財爺曾俊華表示不排除會開徵新稅,有37%人最反對開徵股息稅,亦有32%反對開徵銷售稅。

銷售稅令窮人更窮
「107動力」指出,若徵收銷售稅可能會影響旅客來港購物意欲,對香港經濟造成更大損失,屆時本港市民購買生活用品亦需繳稅,將令「窮人更窮」。又指現時企業已需繳納利得稅,倘開徵股息稅變相令企業要雙重繳稅,會對依靠股息來維持生活的市民帶來影響。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頭條日報@不要辣招(25-02-2014)


樓市「雙辣招」日前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有地產代理業界不滿,辣招已令同業生意大跌七成,從業員收入下跌,但無助市民置業,期望政府可盡早修改辣招,如加長換樓期,因為辣招不僅影響地產界,其他行業亦會受到影響。「辣招苦主大聯盟」昨日到立法會門外抗議,向立法會議員及運輸及房屋局表達訴求,並遞交市民的簽名,要求政府盡快「減辣」,來自多個行業的苦主一起戳爆「辣椒」氣球,寓意不要辣招。

星島日報@三千人出席請願 大聯盟籲減辣(25-02-2014)


  儘管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以及買家印花稅(BSD)於上周末通過立法,惟代理業界昨繼續爭取撤銷將通過之雙倍印花稅(DSD);其中由代理等組成辣招苦主大聯盟,昨到立法會及政府總部請願,並向運房局遞交簽一批簽名等,希望政府能夠減辣,並讓工商物業可獲豁免DSD等。

  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言人何民傑表示,昨日共約三千人到政府總部門外集會,表達撤銷DSD辣招意願,並遞交自去年八月收集得來的十五萬名市民簽名,由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接收。

交15萬簽名予運房局

  大聯盟與邱誠武會晤後,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引述,副局長認同辣稅屬特殊措施,並會每年進行檢討,且形容今次會晤成果較預期佳。他又指出,辣招令地產代理業界減少六至七成生意額,不少代理從業員失去沒有佣金收入維生,然而,辣招亦對市民上車幫助不大,故促請政府撤回DSD等,即使辣招如期實施,涵蓋範圍亦不應擴展至工商鋪物業。

  施永青指出,雖然雙辣招已經通過,但民意可能會改變,故要繼續爭取。他又指出,DSD推出時,美國仍未退市,當時投資氣氛熾熱,但現在環境轉變,加上工商物業對民生影響輕微,故希望政府可以有所修訂。

  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表示,業界亦非一面倒要求政府撤招,而是希望當局對症下藥,調整有關措施,如將換樓期由六個月延長至十二個月,豁免真正用家繳納雙倍印花稅,放寬港人換樓置業按揭,為措施設日落條款等。

香港經濟日報@地產代理 促辣招豁免工商舖(25-02-2014)


  「雙辣招」剛通過,立法會隨即展開雙倍印花稅討論,反辣招聯盟近千人在會議前舉行示威並與官員會面,要求「辣招」不應擴展至工商舖。據悉,政府承諾每年檢討有關措施。

  以地產代理為主力的「辣招苦主大聯盟」昨日在立法會門外發起示威,並向政府遞交收集得來的15萬個市民簽名。

施永青:今年代理業仍困難

  出席的代理業界除了中原、美聯(01200)兩大龍頭代理高層外,亦包括地產代理商總會主席朱建蘭、地產代理聯會主席郭德亮等人,並獲自由黨及經民聯多位立法會議員到場聽取意見。

  8大地產代理商會隨後與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會面,其中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會後表示,業界向政府反映「辣招」屬於「偏方」,亦不應該擴展至工商舖,而局方反應正面,承認辣招乃非正常政策,並承諾每年檢討有關措施。

  施永青又指,今年代理業經營仍然困難,相信中原的本地業務不太理想,但較擔心內地業務情況。

黃子華:業界並非要求撤招

  至於美聯董事總經理黃子華則指,業界並非要求撤招,而是希望調整辣招,如延長換樓期等。

  至於《2013年印花稅修訂草案》委員會會議上,議員對雙倍印花稅草案內豁免未成年港人的條款有所保留,民主黨涂謹申質疑,政府就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做法不一致,實際效果是削弱了措施效力。

  不過,財經及庫務局副秘書長陳美寶指,政策原意是讓未持有任何住宅的港人優先置業,如果收回有關豁免會違背政策原意,亦變相加重措施力度。同時,立法會法律顧問確認,政府在兩項印花稅上不同做法並不存在法律矛盾。

東方日報@3千人集會促減辣(25-02-2014)


以地產代理為首的辣招苦主大聯盟昨到立法會集會,到場人數多達3,000人,聯盟向議員及運輸及房屋局官員表達訴求和遞交15萬個反辣招簽名,代表之一的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稱,雙倍印花稅(DSD)無必要加在工商舖市場。局方承諾每年檢討政策。

辣招苦主大聯盟稱,昨有約3,000人出席集會,包括地產代理、裝修及運輸業人士等,人數比之前一次到立法會請願為多,並由中原集團施永青、美聯集團(01200)董事總經理黃子華及八大地產商會代表等輪流發表反辣招宣言。在場人士更戳穿辣椒形氣球,寓意不要辣招,之後派員與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會晤。

代表之一的施永青表示,會上反映了辣招不是正常市況下應有,猶如「類固醇」,而局方承諾,適當情況會每年檢討政策。

代理行生意減七成
他又說,辣招令代理行生意額減六至七成,不少從業員「零」收入,更無助市民置業。

施永青稱,旗下利嘉閣去年有虧損,中原亦只剛剛「過骨」,料今年前景艱辛,加上內地業務受收緊銀根影響,若政策一年後才檢討,可以「餓死好多人」。

此外,地產代理聯會主席郭德亮稱,已向局方反映,要求從估計收到約100億元的辣招稅款中,撥出部分資助地產代理監管局,令業界可減收牌費。

信報財經新聞@辣招苦主遞15 萬反對簽名(25-02-20104)


立法會日前通過雙辣招的印花稅修訂條例後,由地產代理業界等組成的辣招苦主大聯盟,昨日與運輸及房屋局代表會面,並向局方遞交15 萬個反辣招稅的簽名。

大聯盟昨日發動數百名代理,以及來自地產、裝修及搬運等行業的市民,在立法會外表達反辣招訴求,同時把早前收集得的共15 萬個反對樓市辣招之市民簽名,交予立法會議員和政府。

八大地產商會及多名業界代表,及後與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會面。大聯盟召集人朱建蘭會後表示,雙方會面氣氛良好。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表示,會上當局承認辣招是偏方,又稱會每年檢討,認為局方反應較預期好,大聯盟會爭取撤招或不向工商舖物業徵收有關稅款。不過,他指辣招令代理生意大跌七成,整個行業進入虧損狀態,認為等一年「都可以餓死好多人」,希望盡快撤招。

施永青︰成交將量升價跌
施永青又指,條例通過後大市成交量將量升價跌,如同區有新盤開售則價格可能更受壓。美聯物業董事總經理黃子華期望,政府可盡早修改辣招,如雙倍印花稅(DSD)換樓期退稅期限由6 個月延長至12 個月、縮短額外印花稅(SSD)的時間,豁免真正用家繳納DSD。

另一方面,立法會昨日續審《201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議員關注不少住宅單位及車位的分契成交,在未來換樓時或未必可獲退還DSD,也有議員質疑未成年人士及精神無行為能力人士等透過受託人首次置業可獲豁免DSD,或將減低該政策影響力。

香港商報@辣招應早撤(25-02-2014)


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的法例草案,終於在27名議員離席下獲立法會通過,張炳良局長以口頭承諾,日後加辣會以法案形式提出,減辣則以「先訂立,後審議」執行。不過,立法會通過的僅是「先訂立,後審議」,日後加辣減辣都可依法執行,反而執行口頭承諾違反法例原意。

草案已獲通過
表面上是權宜之計,實質可能令法治制度崩潰。現在草案獲得通過,等如打開了無法治之門,政府日後可以不同名目修訂法例,所有政策和法例都可以隨當局的心意和需要隨時改變了。

令人感到可悲的,不僅是法案獲得通過,嚴重打擊香港法治精神、剝奪立法會的權力,還有「泛民」議員對外口口聲聲質疑「先訂立,後審議」削弱立法權,批評口頭承諾違反法治精神,臨陣時卻離席不表決。

回顧當日有30票支持,如果離席的議員投棄權票,支持票需33票,離席者等於支持惡法通過。他們是擔心條文不獲通過會衍生政府不能收到稅金的問題嗎?不可能!因為基本法有條文讓行政長官發還立法會不通過的議案,公共收入保障令也確保稅金續收,法案不通過也不會出現危機。

市民望撤辣招
前事已過,面前的還有雙倍印花稅仍在審議。剛過去的周一早上,多達30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辣招苦主,齊集立法會請願,向立法會議員遞交15萬反辣招的市民簽名,代表並與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會晤,反映樓市辣招帶來的負面影響,表達撤辣及減辣的訴求。

表達反對樓市辣招,並非一小撮市民的意願,而是最少有15萬市民的聲音,政府推出的三項辣招,其遺害已經逐步浮現,最明顯就是樓市的整體成交量大跌至26年來新低。受害的行業包括房地產業、裝修工程業、運輸搬運業、建築材料業、飲食業、廣告業、按揭經紀業、律師行、測量師行,以至拍賣行。根據地產代理監管局最新公布,已經有超過150多間地產代理公司倒閉結業,超過1500名持牌代理失業。

辣招對各行各業的打擊嚴重,但是,辣招並沒有幫助市民上車,反而阻礙市場流動,想換樓的小業主、賣樓套現的生意人,以及多購一套物業收租安老的退休人士,完全無法順利正常買賣,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擾民措施,應該盡早撤銷。

15萬個簽名所代表的民意已非常清晰,議員理應聽清楚、看清楚,然後認真決定手中一票,不要再次棄法治不顧、棄民意不顧。

文匯報@苦主聯盟蒐15萬簽名反辣(25-02-2014)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嘉銘)立法會上周五成功三讀通過樓市「雙辣招」修訂草案,地產代理憂生計進一步受打擊,「辣招苦主大聯盟」昨日發起「遞交15萬名市民反辣簽名大行動」,聯同數百名受辣招影響的人士於立法會場外示威,要求政府及立法會議員正視辣招帶來的影響。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會後形容會面成果較預期好,並引述局方指辣招乃非正常政策,承諾每年進行檢討。他又指,辣招生效以來,地產代理生意額少了六、七成,辣招對市民上車沒幫助,辣招亦不應擴展至工商舖。

地產代理聯會主席郭德亮亦表示,已經有超過150間代理行倒閉,超過1,500個從業員失業,他已向局方反映要求減低牌費,期望政府可利用稅收,助代理渡過難關。

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強調,業界非一面倒要求「撤招」,而是要求調整辣招,如將換樓期由6個月延長至12個月,豁免真正用家繳納「雙倍印花稅」(DSD),放寬港人換樓置業按揭,設日落條款等,切合巿場發展與用家需要,真正助巿民上車置業,又指會繼續游說其他政黨支持業界。

成報@辣招苦主大聯盟續促政府「撤招」(25-02-2014)


【本報特訊】立法會上周六三讀通過「雙辣招」條例草案, 亦有政府官員表示未來將草擬雙倍印花稅(DSD)修例草案。早前已多次舉辦反辣招行動的辣招苦主大聯盟,昨日於立法會門外舉行「遞交15萬個市民反辣招簽名大行動」,多名自由黨議員接收簽名信。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在活動中表示,自辣招生效以來,地產代理的生意額少了6至7成,DSD除了影響香港人購買第二套住宅物業外,亦影響工商舖交投,樓市成交量下跌直接影響其他行業。他強調,現時辣招無助港人置業,希望政府不要因為一時之氣或政治正確影響眾多人生計。

該組織將十五萬個市民反辣簽名信遞交之後,施永青等多名業內代表與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會晤,向政府反映聯盟及業界訴求。

政府承諾逐年檢討
施永青於會後透露,局方在會面中有作出回應,承認辣招是非正常狀態下應有的政策,亦承諾將每年檢討有關措施。施永青表示,會上有官員喜見雙辣招通過後十大屋苑成交有所上升,但他指出,近日成交只反映法案通過前的市況,成交基數太低,亦不能作準,相信受草案通過而促成的成交只佔少數。

至於業界的下一步行動,他指,業界現時只能接受現實,但會繼續向政府反映辣招帶來的影響。對於未來樓市形勢,他總結指出,樓價會向下調,但小業主持貨能力強,不會出現恐慌性拋售

蘋果日報@千名代理示威 促政府減辣(25-02-2014)


壓抑樓市的辣招終以大比數贊成通過,由地產代理業界等組成的辣招苦主大聯盟共約一千名成員,昨早到立法會門外,向運輸及房屋局遞交聯署信,反對雙辣招,並派代表與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會面。

示威者刺破辣椒氣球,寓意要減辣,同樣反對辣招的自由黨到場聲援。大聯盟認為,辣招令樓市交投創新低,超過150間地產代理公司倒閉,如果政府不撤招或減辣,會嚴重影響樓市及業界。該聯盟表示,自去年8月起,共收集15萬個巿民簽名,以表達辣招影響地產代理行業、測量師行、律師行及裝修工程等行業的訴求。

運房局同意適時檢討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表示,辣招推出後,代理業界生意大跌六至七成,代理無佣金收入,政策對市民入市無幫助。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表示,辣招出台後,令成交量大減,但樓價並無大幅下滑,認為政府出辣招後,並沒有改善市民上車的情況,並令細價樓價格不斷上揚,扭曲市場操作,強調業界不是希望撤招,而是調整辣招,如加長換樓期及縮短SSD的期限。除代理外,建築、律師及會計界生意亦大受影響,逾10萬業主無法換樓,又指會繼續遊說其他政黨支持業界。

施永青在與邱誠武會面後透露,辣招並非正常市況下採取的措施,局方同意適當時候檢討措施。施永青指,辣招只是在統計數字上令樓價下降,做不到令市民置業的目標。政府代表在會上答應,會將意見轉交立法會。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辣招預期通過,相信不會令樓市波動。但會令投資者唯一憧憬也失去,因為即使眼光獨到,購入物業後大幅升值,結果政府推出措施壓抑樓價,失去賺錢機會,立法會又會配合通過,大大打擊投資者入市信心。

政府推出辣招為樓市降溫,首當其衝是地產經紀生意慘淡,中原地產透露,公司香港住宅部2月份料將虧損約2,000萬元,創近11年單月蝕得最勁紀錄。美聯黃子華承認有人手自動流失情況出現,過去每月流失率佔員工總數的4至5%,他預期未來人手流失情況會加劇,料所佔比約增加數個百分點。

新報@由地產代理聯會及八大地產商會合組 苦主大聯盟遞信反辣招(25-02-2014)



香港地產代理聯會及八大地產商會組成的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起遞交「15萬名市民反辣簽名大行動」。聯盟昨日到立法會門外請願,要求取消雙倍印花稅,並指已有超過150間地產代理公司結業。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表示,辣招生效以來,地產代理的生意額少了六、七成,DSD影響部份業主購置第二個物業,同時影響工商舖的投資活動,又認為辣招無助市民上車。

【本報記者何潤權報道】由香港地產代理聯會及八大地產商會組成的「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起遞交「15萬名市民反辣簽名大行動」。該聯盟表示,自去年8月起,共收集15萬個巿民簽名,包括3萬名地產從業員,以表達辣招影響地產代理行業、測量師行等行業的訴求。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美聯集團(1200)董事總經理黃子華及受辣招影響的人士,於立法會場外發表宣言,要求政府及立法會議員正視辣招帶來的影響。施永青表示,辣招生效以來,地產代理的生意額少了六、七成,DSD影響部份業主購置第二個物業,同時影響工商舖的投資活動,又認為辣招無助市民上車。近700名中原同事出席,以行動發聲,反對辣招推行。

二手登記銳減47%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加強版SSD及從價印花稅推出的一年來,香港二手私人住宅登記錄34,486宗,比對上一年急跌47%,較未有辣招前(2009年2月至10年1月)的93,126宗暴跌63%。陳永傑指,上周六買家印花稅通過後,部份放盤業主有見樓價下行風險增加,終肯面對現實,擴大減價幅度,故過去周六日十大屋苑錄得8周新高的20宗成交。但陳氏指,20宗的水平仍是歷史低位,物業市場仍缺乏流轉。

他預料,今年上半年二手樓價將下滑10至15%;至於一手物業,近期發展商推售價已見相當克制,部份更已較去年年初折讓30%。從近期一手項目的銷情,亦證明已達市場可接受水平。成交量方面,陳永傑預料,今年續以一手市場主導,3月份於市況明確帶動下,二手成交量有望從二月谷底反彈30%。

美聯黃子華指出,辣招扭曲市場操作,強調業界不是希望撤招,而是調整辣招,如將轉換住宅物寬減期(換樓期)由現時6個月延長至12個月,以及股東全是香永久居民的公司可豁免繳納買家印花稅。不過他強調,並非想撤銷所有辣招,而要對症下藥。就此會繼續遊說其他政黨支持業界。

利嘉閣董事陳大偉指出, 隨着「辣招」方案通過,釐清後市方向,預期減價求售的業主將愈見增多,買賣雙方議價分歧可望進一步收窄,相信未來一周二手後繼力量不弱,估計50指標屋苑成交量有機會攀升至150宗,甚至更高水平。

特首未有停步接信
其後逾百名業界人士於立法會示威區內一起戳破辣椒型氣球,以示期望政府當局從善如流,撤銷或減少辣招。該聯盟又將15萬個市民反辣簽名遞交給立法會議員及政府。自由黨代表在門外接收簽名信。其間行政長官梁振英到達立法會門外,但未有停步,直入立法會。

地產代理代表遞交簽名信後,與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會面,表達辣招對業界及社會影響的訴求。施永青於會後表示,與局方會面的成果比預期好,指局方承認辣招乃非正常政策,並承諾每年檢討有關措施。同時向局方反映辣招不應擴展至工商舖。

提到上星期修訂條例後買賣有所回升,施永青解釋,成交反映較早前的決定,與修訂條例沒有直接關係,並預期樓價會在年內逐步回落。他補充,地產代理行業今年會是辛苦的一年,中原在香港的業務即使不太理想,也能承擔風險,目前則比較擔心內地的業務會受到內政政策影響。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107動力@公開信促立會議員否決行政覇權惡法(22-02-2014)



就買家印花稅將在立法會三讀,政府加入日後更改印花稅率,必須要以「先訂立,後審議」剝削立法會的監管和立法權力。張炳良並以「口頭承諾」取代修改法例,只應允加辣才以法案形式提出,嚴重破壞法治。本會特在今天2014年2月22日以公開信形式,呼籲全體立法會議員否決這惡法,同時本會於中午12時亦在立法會示威區發起行動,行動中,本會成員扮演張炳良撕毀法治和基本法,並宣讀公開信呼籲議員否決惡法。

公開信內容如下:

「尊敬的立法會議員:
根據基本法第七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不同職權,其首三項:一是根據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二是根據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三是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

印花稅是重要而影響深遠的法例,現在政府卻提出的印花稅條例引入日後以「先訂立,後審議」更改稅率,是剝削立法會的監管和立法權力。而運房局長張炳良以「口頭承諾」取代修改法例,稱加辣才以法案形式提出,嚴重破壞法治精神。

本會促請閣下為了捍衛立法權,為了不讓政府立下人治取代法治的壞先例,在印花稅條例三讀時投下反對票,明確表示對惡法的不滿,而不應只是離席或棄權變相讓惡法通過。

梁繼昌議員日前已提出中止印花稅辯論,曾支持這議案的議員已釋出最大善意讓政府收回法案重寫,如果條例最終被否決,負上最大責任的都只是反對中止辯論的行政當局,而不是捍衛法治的立法會。」

本會召集人何民傑指:「印花稅、煙草稅這類稅率的修訂本來就欠缺公眾諮詢,好像樓市調控辣招直接影響120萬名業主,間接導致物流、建材、裝修、搬屋等行業面臨失業、倒閉,受影響的持份者連發表意見的正常渠道也沒有,如果日後以先訂立,後審議形式立法將更降低市民參與。」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加!加!加!財政預算案仲未發表,煙民已經感覺到一陣「加風」撲面而來。最搞笑嘅係,港府控煙獨沽一味,控來控去只有加稅一招,結果煙民冇乜少到,反而私煙氾濫成災,你話係咪失敗吖。

呢,早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大幅增加煙草稅一倍,如果落實,預料每包煙要賣到八十幾蚊。據講港府為免加劇民怨,唔敢接納呢項建議,有意將煙草稅緊貼世衞標準,即係每包煙加五至八蚊,話就話冇咁重手,但零售價分分鐘都要賣六十蚊以上,都咪話唔惡頂。之不過咁,煙民未必因為加稅而戒煙,反而可能會走去幫襯私煙,政府隨時因加得減,到頭來盞搞嘅咋。

吸煙危害健康,道理係人都知,所以當局控煙,大多數市民都冇意見。弊在港產官僚關心庫房收入多過關心港人健康,搞到控煙政策自相矛盾,一方面叫人戒煙,另一方面又唔捨得煙稅,簡直就係精神分裂!

講真,加煙稅對於絕大部分市民根本冇影響,最怕當局控煙虛偽,執法甩甩漏漏,宣傳又唔足夠,「吸煙危害健康」變咗講者自講,吸者自吸,有啲禁煙區形同虛設,咁嘅控煙究竟有咩意義,真係令人懷疑。

更弊嘅係,私煙問題愈來愈嚴重,唔單止令控煙措施大打折扣,更嚴重影響庫房收入。舊年有組織調查發現,本港消耗嘅香煙之中,私煙佔咗近三成六,等於每年十八億支,令庫房每年損失三十三億元稅收,話當局因加得減,真係冇講錯㗎。

當局猛加煙稅,話就話要令煙民脫離吸煙行列,其實反而刺激私煙銷量大增,簡直弄巧反拙。正如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本港吸煙人口已經降至極低水平,再加煙稅難令煙民數字減少,反而逼市民購買私煙。嗱,尋日有煙民組織發起遊行,批評當局加煙稅係變相鼓勵煙民轉買私煙,遊行者強調,加稅唔會令年輕煙民減少,過往加稅後,小學生煙民人數反而增加添。

即係咁,雖然前年本港吸煙人口比例創下卅年歷史新低,但唔代表當局控煙措施見成效。事實上,近年女性煙民比例不跌反升,而高小學生吸煙比例亦明顯上升,小四至小六男生吸煙人口比例升幅超過一倍,煙民愈來愈年輕化,問你驚未。

都係古人講得啱,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計太一叮話齋,當局控煙獨沽一味加稅,而唔識得加強執法,宣傳教育又不足,搞到私煙成行成市,再咁落去,控煙辦不如改名做「私煙辦」吖,笨!

太陽報@一包煙料破60元(21-02-2014)


【記者張家灝報道】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要求政府在下周三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將煙草稅大幅調高一倍,每包香煙售價增至約八十四元,引起全港煙民恐慌。消息透露,政府已基本上同意加煙稅,但加幅會遠低於委員會建議的水平,傾向只按照世界衞生組織訂下的最低標準,將煙草稅調高至相等於香煙售價的七成,即大約每包加稅五元至八元,售價由現時四十五元至五十二元,增至五十元至六十元不等。不過,據聞有煙草商計劃趁港府加稅借勢同時加價,令每包煙售價隨時突破六十元大關,實際加幅高達兩成。

政府於○九年及一一年分別大幅調高煙草稅五成及四成,令當年每包只須約三十元的香煙,增至現時須逾四十多至逾五十元,當中約三十四元屬於煙草稅。由於數據顯示加煙稅確實有助降低吸煙人口比率,私煙問題亦未有嚴重惡化,故負責撰寫預算案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對加煙稅問題持開放態度,稅率調整由負責控煙政策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全盤決定。

以往每次加煙稅都支持的民主黨,今次警告政府切勿大幅加煙稅,揚言若每包煙售價升破七十元,該黨也難以支持。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亦明確指出,若政府跟隨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大幅加煙稅一倍,令每包煙增至逾八十元,對基層市民影響甚深,該黨一定反對。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預算案的煙稅加幅仍未有最終定案,但傾向將煙草稅佔香煙售價比率增至七成,以便與世衞標準看齊,惟過往曾發生煙草商趁政府加稅借勢同時加價,令煙稅佔售價比率重新降至低於七成,故港府稍後會與煙草商接觸,警告他們不要「博亂」,否則當局又要進一步加稅。

報販憂煙民轉買私煙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批評政府未有理會基層煙民感受,強調本港的吸煙人口比率已降至極低水平,質疑再加稅亦難以進一步減少煙民數目,反而會迫使煙民轉買非法的未完稅香煙。全港報販大聯盟主席廖社青亦稱,報販有約三分之一收入來自香煙,擔心大幅加煙稅會令煙民轉買私煙,大大打擊報販收入,甚至被迫結束營業:「好多客都話如果成八十蚊包,就唔同我哋買,但佢哋又唔會戒!」

煙草事務協會昨發表聲明,指本港市場出售的九成香煙,煙草稅率已接近世衞水平,要求政府維持現行稅率,並加強打擊私煙活動。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則再次去信曾俊華,指本港煙價遠低於歐盟各國、新加坡、澳洲等地區,重申港府應增加煙稅一倍,令吸煙人口比率盡快降至單位數字。

東方日報@煙稅料最多加八蚊(21-02-2014)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要求港府在下周三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將煙草稅大幅調高一倍,令每包香煙售價增至約八十四元,引起全港煙民恐慌。消息透露,港府已基本上同意加煙稅,但加幅會遠低於委員會建議的水平,傾向只按照世界衞生組織訂下的最低標準,將煙草稅調高至相等於香煙售價的七成,即大約每包加稅五元至八元,售價由現時四十五元至五十二元,增至五十至六十元不等。不過,據聞有煙草商計劃趁加稅借勢同時加價,令每包煙售價隨時突破六十元大關,實際加幅高達兩成。

示威者扮演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穿上軍服,把煙民斬首,諷刺財爺變相殺煙民。(霍力誥攝)

港府於○九年及一一年分別大幅調高煙草稅五成及四成,令當年每包只需約三十元的香煙,增至現時需逾四十多至逾五十元,當中約三十四元屬於煙草稅。由於數據顯示加煙稅確實有助降低吸煙人口比率,私煙問題亦未有嚴重惡化,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對加煙稅持開放態度,稅率調整由負責控煙政策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全盤決定。而在加入政府前已提倡大力禁煙的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始肇,近日先後向不同政黨及相關團體「摸底」,評估外界對不同煙稅加幅的接受程度。

政黨揚言升破70元難支持
以往每次加煙稅都支持的民主黨,今次則警告港府切勿大幅加煙稅,揚言若每包煙售價升破七十元,該黨也難以支持。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亦明確指出,若港府跟隨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大幅加煙稅一倍,令每包煙增至逾八十元,對基層市民影響甚深,該黨一定反對。

政府消息人士指,煙稅加幅仍未有最終定案,但傾向將煙草稅佔香煙售價比率增至七成,以便與世衞標準看齊,惟過往曾發生煙草商趁港府加稅借勢同時加價,令煙稅佔售價比率重新降至低於七成,故港府稍後會與煙草商接觸,警告他們不要「博亂」,否則當局又要進一步加稅。

報販憂收入銳減肥了私煙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批評政府未有理會基層煙民感受,強調本港吸煙人口比率已降至極低水平,質疑再加稅亦難以進一步減少煙民數目,反而迫使煙民轉買未完稅香煙,令私煙情況更為猖獗。全港報販大聯盟主席廖社青亦指,報販有約三分一收入來自售賣香煙,擔心政府大幅加煙稅會令煙民轉買私煙,大大打擊報販收入。

煙草事務協會昨發表聲明,指本港市場出售的九成香煙,煙草稅率已接近世衞水平,要求政府維持現行稅率。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則再次去信曾俊華,指本港煙價遠低於歐盟各國、新加坡、澳洲等地區,重申港府應增加煙稅一倍,令吸煙人口比率盡快降至單位數字。

蘋果日報@三團體「哭喪」反加煙稅(21-02-2014)


【本報訊】有傳下周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或再大幅加煙稅,好煙民大聯盟、107動力及本地藝術家,昨發起「海陸空反煙稅遊行」,約30多人參加。聯盟批評政府向弱勢煙民開刀,加煙稅不但不能減少煙民數字,更可能加劇私煙問題。

隊伍先在油麻地活化廳外上演街頭劇,再以擔架床抬送一支巨型香煙,以「哭喪」形式遊行到尖沙嘴碼頭,再乘小輪到中環天星碼頭,上演另一齣街頭劇。

全港報販大聯盟主席廖社青指出,全港400個多報攤,香煙佔整體收入三分一,若加煙稅勢扼殺報販生計,如兩年前加煙稅時般紛紛倒閉。行為藝術家陳美彤認為,加煙稅變相扼殺吸煙自由,也令城市變得越來越沉悶。

蘋果日報@煙稅加幅 高永文話事(21-02-2014)


即將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曾俊華會否因應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大幅加煙稅一倍,令香煙零售價升至84元一包。季陶聽聞煙稅一定加,但不會是委員會建議水平,每包零售價加十元八塊少不了,但加多少卻非財爺「話事」,而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

勢得罪低下層煙民
官場中人笑言,煙稅對財爺而言從來不是財政政策範圍、更非政府依靠的稅收來源。對政府而言,加煙稅是健康衞生政策,當年政府大加煙稅也是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力主,所以據聞財爺對加煙稅沒有取態,將決定權交給高永文。

據知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成員向在醫療界有影響力,周一嶽當年要「畀面」、高永文亦不可當他們「冇到」,但該官場中人直言,若高永文「照單全收」委員會建議,最受影響是一班低下層煙民、亦即梁振英重點爭取的群眾,高永文可能不在意流失這些人的支持,但對低民望的梁來說卻與「攞佢命」無異,難怪有反梁煙民笑稱不介意香煙加到84元,「我食少啲煙,都要睇吓班阿伯阿叔點鬧爆佢(梁)」。

亦有政界人士指,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於2000年拿了政府680萬資助,到2013年大幅升逾一倍至2,000多萬,但他們最有力反吸煙「措施」卻是年年叫加煙稅,「咁不如摺埋個委員會、淨係加稅就得,一年可以慳成幾千萬」。

季陶

信報財經新聞@煙商促凍結煙稅免私煙猖獗(21-02-2014)


有報道指政府正考慮在下星期公布新一份預算案時,再次增加煙草稅率,以符合稅率應佔售價七成的世衞建議。代表本港九成煙草商的煙草事務協會昨天發表聲明,要求煙草稅應維持在現行水平,強調任何加稅措施都只會促使煙民投入猖獗的私煙市場。

協會聲明指出,現行煙草稅率已佔每包煙售價達68%,相當接近世衞建議的水平,而現時香港消耗的香煙,近36%屬於未完稅的私煙,加稅建議只會誘使更多人進入私煙市場,與政府期望透過減低香煙消耗促進公眾健康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約十名煙民、報販、藝術家聯同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及陳偉業,昨天在油麻地集會,並抬着一支巨型道具香煙,到中環舊立法會外默哀,聲稱一旦加煙稅,等同對香煙判死刑,又指將煙民推向私煙市場,部分售賣香煙的報販亦可能因此失飯碗。

不過,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昨天向財政司司長發出公開信,要求政府增加煙稅,有助預防青少年吸煙。協會又認為,香港現在的煙價約為每包50 元,煙草稅只佔約68%,未達到世衞標準,而且煙價亦遠低於歐盟各國、新加坡、澳洲、紐西蘭等高收入地區,反映香港現時的捲煙價格仍然存在上調空間。

新報@逾30人反煙稅遊行(21-02-2014)


【新報訊】有消息指下周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會或再大幅加煙稅,香煙零售價每已可能加至84元,「好煙民大聯盟」、107動力及一眾本地藝術家,昨午發起「海陸空反煙稅遊行」,約30多人參加。

街頭劇遊行諷剌政府
遊行隊伍先在油麻地活化廳外舉行街頭劇,由扮成囚犯的成員給獨裁者曾俊華斬首,街頭劇後,遊行隊伍抬起一支巨型香煙,以「送喪」及「食煙仔餅」方式遊行到尖沙咀碼頭,然後乘坐小輪過海到天星碼頭,再遊行到皇后像廣場,接着再次上演另一齣「哭煙喪」街頭劇,諷剌政府為了控煙而扼殺藝術表達自由。

聯盟批評政府向弱勢煙民開刀,變相鼓勵煙民轉買私煙,認為加煙稅不但不能減少煙民數字,更可能加劇私煙問題。

新報@寓禁於徵的迷思(21-02-2014)




近日有兩個稅務問題在社會引發反響和討論:一是增加煙草稅;二是開徵陸路入境稅。消息指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政府加徵煙草稅一倍;人民力量和民主黨均建議政府向旅客收取陸路入境稅。

加煙草稅和開徵陸路入境稅表面上似有所為,前者以迫人戒煙為題;後者在於令內地入境人數減少。不過在實際施政上,這類寓禁於徵的做法有如「一竹篙打一船人」、「斬腳趾避沙蟲」,根本未能對症下藥,最多為短期治標之策,而非治本之道;不但難於根治問題,更甚者會衍生負面影響。

治本:調控自由行簽證
以煙稅草為例,如果說09年及11年政府兩次大幅調高煙草稅令煙民數目減少,這就未免過於簡單。要知道自從07年實施室內場所禁煙起,煙民吸煙習慣也隨之改變,部份已戒煙;加上政府戒煙宣傳和輔導工作,也令社會反吸煙意識增強,這都有助減少煙民數目,因此不能說只是單純調高煙草稅之效。

至於開徵陸路入境稅,看似可壓制水貨客及減少旅客數目,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水貨客的問題本質源於兩地產品質素差異;以及人民幣匯率持續高企,只要兩大因素仍然存在,水貨客問題都會存在。若稅金低,對水貨客幾乎沒有影響;若稅金高,大部份成本將會轉移到內地消費者身上,而香港水貨客因不用繳交入境稅而身價上升,最終會有更多香港人代替內地水貨客從事水貨活動。若希望控制內地旅客數目,政黨應推動政府與內地討論調控自由行簽證,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向。

由於寓禁於徵的政策不是針對問題本質,故往往無法預計政策實施後,會引發的副作用和後遺症。調高煙草稅既嚴重影響部份商戶經營(尤其是報販)和基層煙民;也很可能引發私煙猖獗問題。據牛津經濟研究院去年10月發表的私煙研究,2012年香港近36%香煙為私煙【註1】,將煙稅提高一倍可能令私煙比例進一步上升,因為基層煙民只好轉投平價私煙;而販賣私煙利潤大增下也吸引更多人從事這類非法活動。

勿以行政打壓個別團體
向旅客收取陸路入境稅則更困難,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影響香港的聲譽。一天幾十萬旅客和市民由陸路出入境,根本難以區分水貨客、跨境工作人士、普通旅客和商務旅客,若針對一天多次入境的旅客徵稅,不但涉及歧視,也肯定造成混亂;即使有辦法分類,也難以處理每日過10萬宗的入境稅繳付,因為這涉及大量人手編排和配套設施。

唯一辦法是要求內地配合,批出自由行簽證時一併收取入境稅和稍後交予港府,但這種做法又牽涉兩地法制和財政問題,技術上不可行,也勢將惹起內地不滿。

然而呼籲增加煙草稅和開徵陸路入境稅的人,往往自恃站在道德高地而大放厥詞,企圖用道德力量壓倒反對者。從管治角度看,道德判斷或政治正確不應成為施政的唯一考慮,否則只會把社會問題簡單化。吸煙的確危害自身和他人健康,但這也是個人自由和意志的體現,必須予以尊重;目前室內全面禁煙政策其實已平衡煙民和非煙民的自由和權利,政府實際上無必要以道德和健康為名打壓煙民。

開徵陸路入境稅像是政黨打民粹牌,玩弄部份香港人反自由行和反水客的情緒,換取政治能量;卻不顧香港整體利益和執行細節,令有關建議徒勞無功。

寓禁於徵的思維,危險處在於以徵稅或加稅方法試圖打壓個別群體的行為,並自以為已解決問題,實則會衍生更為惡劣的後果,這是港人認同香港政府施政的方向嗎?

註1:2013年9月International Tax and Investment Center and Oxford Economics「Asia-11 Illicit Tobacco Indicator2012」。

華人復興

政經研究室

反煙稅海陸遊行(20-02-2014)


回歸後,香港的煙稅稅率大幅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但煙民數量並無顯著減少。「107動力」及「好煙民大聯盟」一直強調,增加煙草稅不但不能減少煙民數字,甚至引發私煙增加的問題。早前有傳媒報道,本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會再次大幅增加煙稅,毎包香煙售價或增至84元,比5公斤白米的價錢更高!

就此,「好煙民大聯盟」盟主李默、「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自由漫畫家一木、Him Lo、陳美彤、三木、尊子連同活化廳、漫畫家、行為藝術家、全港報販大聯盟等數十人,於今日發起“海陸空反煙稅遊行”。遊行隊伍出發前,先在油麻地活化廳外舉行街頭劇,由扮成囚犯的成員給獨裁者曾俊華斬首,街頭劇後,遊行隊伍抬起一支巨型香煙,以「送喪」及「食煙仔餅」方式遊行到尖沙咀碼頭,然後乘坐小輪過海到天星碼頭,再遊行到皇后像廣場(近中環港鐵站K出口,太子大廈外空地),接著再次上演另一齣「哭煙喪」街頭劇,批評政府為了控煙而扼殺藝術表達自由。

「好煙民大聯盟」盟主李默表示:「政府透過扼殺10.7%煙民的權利,相反酒稅不但無加而且常免,但喝酒、酗酒、因酒出禍、生病,無日無之,酒癮之徒數目比煙民不遑多讓,為何卻有天淵之別的對待?」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表示:「增加煙稅未能有效令煙民戒煙,反而會令私煙活動更猖獗,間接令青少年更容易買到煙,成為煙民。另外,以懲罰性稅項對付煙民並不恰當,有違基本法108條,確保香港簡單低稅制的規定。」

「107動力」及「好煙民大聯盟」重申:
1. 「自由社會」是香港一直賴以自豪的根基,每名香港市民都有選擇自已生活方式的自由和權利,政府不應干預煙民吸煙的自由,更不應以增加煙稅方式來趕絕煙民。
2. 反對政府以「阿媽教仔」方式杜絕煙民,破壞社會和諧包容的互相尊重文化。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獅子山學會及107動力@七百萬人城市七千萬旅客,港人對垃圾徵費意見調查發佈會(16-02-2014)


就特區政府欲實施垃圾徵費一事,獅子山學會及107動力分別於過去的星期四和星期五派員在中環街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市民對香港這個擁有七百萬人,卻接納七千萬外來遊客的城市,而需港人自付垃圾費的意見。我們並於今天2月16日舉行「七百萬人城市七千萬旅客,港人對垃圾徵費意見調查發佈會」,於發佈會上,分別由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以及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公佈問卷調查結果及就結果發表意見,其後成員更扮成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將一個潘朵拉的盒子打開,然後跳出一隻垃圾蟲,諷刺特區政府實施垃圾徵費,其實是為香港製造更多垃圾蟲,一發不可收拾,為環保帶來更多的不幸。(發佈會短片已上傳至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45jpJS6tD4U&feature=youtu.be)

7成市民認為旅客不用付垃圾費是不合理
於是次調查中,我們成功訪問了共494名香港市民。調查顯示,有423名(86%)市民不知道如果香港徵收垃圾稅,依台灣和日本例子,政府有可能會把街上的公共垃圾桶都取締;有482名(98%)市民均認為如果香港街道沒有了公共垃圾桶,將不能應付政府估計將來每年七千萬至一億旅客(包括自由行)所製造出來的垃圾,以及會為香港的衛生環境帶來壞的影響;至於自由行旅客不用為所製造的垃圾付費,但香港人棄置生活必須廢物則要付費,則有347名(71%)市民是認為不合理。

沒有垃圾桶會是香港公共衛生災難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表示:「政府打算推出垃圾徵費這個廣泛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的政策,竟然有八成六市民被蒙在鼓裡,不知街道的公眾垃圾桶有可能因政策而被取締。把這樣的事實隱瞞,政府的目的何在?先不論目前推行垃圾徵費的台北,政策是否成功,香港有別於台灣,是台灣每日只接待三千名大陸自由行,而香港是以十萬計,是台灣的三十多倍。特區政府更估計2017年接待七千萬旅客,到2023年會達一億,以大陸自由行旅客的民風,沒有垃圾桶給他們將會是香港公共衛生的災難!況且,一億旅客所產生的垃圾,要七百萬香港居民承擔處理費用和不便,難怪有七成的受訪者感到被政府不公平對待。」

垃圾稅既擾民又不能減少垃圾消耗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批評:「垃圾稅是一場環保SHOW,亦是一種罪惡稅,就似數年前開徵的膠袋稅,結果是令到塑膠用料量不跌反升。今次的垃圾稅,其實是政府找藉口而不去認真研究以分區焚化方式去處理廢物問題,同時,現在政府傾向由屋苑的管理公司負起分發家居垃圾袋的責任,但因管理公司未必能有效控制業主的生活習慣,故隨時會陽奉陰違,所以,實施垃圾稅的結果隨時會變成一場既擾民,又不能減少垃圾消耗的環保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