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香港商報@辣招遏炒樓方向對手法錯(07-09-2013)


港府推出辣招企圖為樓市降溫。浸會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巫伯雄認為政府走對方向但選錯工具,現時打擊炒賣活動的方法和措施反而傷害了市場,嚴重窒礙了樓市的流動性,做法顯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此外,現時市民普遍認同社會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公平,巫伯雄認為,不公平主要體現在炒家毋鬚生產,對社會沒有實質貢獻就能享受社會盈餘的成果,政府必須研究方法,將不勞而獲的機會減至最低。香港商報記者陳正偉

香港過去多年來的成功,都是遵循「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不過,巫伯雄認為情況近年有變,政府不必要的直接干預卻越來越多。他舉例最低工資限制的例子說,政府浪費資源監管勞工市場,對於缺乏技術的勞動人口來說,最低工資往往高於勞動者的市場價值,換言之,最低工資剝奪了那些願意接受更低工資勞動的市民的就業機會。「因而造成結構性失業,浪費人力,而這剝奪了他們安身立命、提升技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贏取尊敬的機會。」巫伯雄說,從經濟學角度看來,最低工資將令社會生產力和市民生活質素降低。

不贊成隨意干預市場
在港府限制奶粉出口事件上,巫伯雄說:「香港本身就是自由港,貨物自由進出,大家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之下公平交易,我不明白背後的理念是什麼。」他續說,這對香港的國際形象造成負面影響,「為何我們不能把它發展成一個商機,一個互利共贏、創造財富、利潤和就業機會、提高家庭收入的產業?而不是動不動就用粗暴干預去摧毀市場互利共贏的交易機會。」

對於社會走向兩極化,出現文攻武鬥,巫伯雄認為這是民主化過程中爭奪社會資源過程的必然現象,歸根究柢源于社會財富分配不公,「一批人炒樓炒舖,不用生產,卻可領取社會生產剩餘,不用對社會有貢獻,卻可享受社會成果。」

基本原則「多貢獻多得」
在巫伯雄看來,政府目前做的許多減少貧富差距的措施都是揚湯止沸,但香港長遠發展需要的是釜底抽薪,政府必須諮詢各界,儘早找出方法去減低貧富差距。他重提有點像遺產稅的概念,「若你繼承了許多物業收租,就應當交一部分的收益給政府。」他認為,假如成事,政府應同時儘量調低薪俸稅和利得稅率,基本的原則是個人多貢獻多得,少貢獻少得,不貢獻不得,這將有效減少社會貧富差距的問題。

不過,巫伯雄並不認同政府的辣招,這也是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表現,因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應該儘量提高資產樓房的流動性,高流動性有助提高資產的投資價值,提升稅收和發展機會;目前樓市的房屋流動性差,令上車的市民也不敢置業,同時削弱了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功能,這是發展策略的基礎性錯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