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蘋果日報@戴卓爾夫人留給香港的智慧(2013-04-11)


她在人民大會堂前跌了一跤,她與北京談判香港前途,她最後同意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主權。這都是港人對她的記憶,但她留給世人的還有更多智慧。
筆者在2010年舉行的世界納稅人協會雙年會上,幸與戴卓爾夫人有一面之緣,當時她以清晰但緩慢的詞句,和筆者交談了幾句納稅人運動的見解,記憶猶新。在偌大的倫敦市禮堂,來自世界各地的納稅人權益推動者、歐洲的政黨領袖、美國的智庫說客、日本的學者,都列着隊向戴卓爾夫人問好,對她表示深切敬重。
那年,她都不太多出席公開活動,那晚出席是對納稅人運動表示支持,體現她對自由社會應限制政府權力的信念。
《道德經》有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戴卓爾夫人離開了世人,世人卻會懷念她的勇氣和智慧。她在英國執政時主張限制政府規模,阻止工會力量壯大,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成功將英國疲弱的經濟起死回生,人們形容她實施的是戴卓爾主義,並將會繼續成為近代政治的典範。
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把英國能源、汽車、巴士、港口、航空、電訊及鋼鐵等國營機構統統民營化,將應該由市場運作的機構都交回市場,大大減少納稅人的包袱,同時提升公共服務的營運效益。當香港在經歷財赤時出售房署商場,成立領匯,卻多年來被簡單視為欺壓小商戶的劣政,又有誰看看房署近年興建和管理的商場,納稅人每日補貼多少稅金,又是否真的幫助到小商戶,消費者又有否有所得益?
除了公共機構民營化,削弱福利,倡議家庭功能也是戴卓爾夫人的重要主張,在她的第二本自傳《通往權力之路》中,她記述英國自1949年到她執政前,實際上已成了福利國家,社會保障開支增加了七倍,佔公共開支三分一以上,她寫道「社會保障預算鼓勵了反社會行為,其中包括對福利的依賴,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重大的改革」。
很多人以為香港與福利國家相距甚遠,但今年特區財政預算的社會福利的經常性開支就增加了逾三成,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服務佔政府經常開支六成,香港正朝福利國家的舊路,戴卓爾夫人的勇氣和智慧或許給港人一些警惕和啟示。

何民傑

We want a society where people are free to make choices, to make mistakes, to be generous and compassionate. That is what we mean by a moral society- not a society where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everything, and no 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te.
──Margaret Thatcher

沒有留言: